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看客”的嬗变与“进化”
白雪覆盖着 我的童年
正视偶像的本质
如何看病
美女加才女
盛世大唐 绝代“三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7 年 1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盛世大唐 绝代“三彩”
技工为马做装饰

做罐车间

技工为素胎上釉

  从兴起到衰落,唐三彩仅仅走过不及百年的历史,与中国5000年的文明进程相比,委实短暂,但不可以忽略不计。唐三彩,是一颗璀璨的流星,它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下一道永不磨灭的痕迹。

  三、流光溢彩“三彩”陶

  唐三彩的主要颜色有三种,这三种主要颜色,比较统一的认识是黄、绿、白,但也有人认为是黄、绿、红,或是黄、绿、蓝。除了这三种基本色之外,还有红、黑、蓝,甚至其他兼色、复色等,只所以称为“三彩”,盖因“三”在古汉语中意为多,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唐三彩中最为名贵的是蓝彩。因为蓝色很难烧制,偶有成功,便成稀世珍宝。现今出土的唐三彩,有一类称为“悬坑”的,其色鲜艳明亮,其身一尘不染,不像其他出土同类泥迹斑斑,乍一看,还以为是刚从窑中取出。“悬坑”的主人一般高贵显赫,陪葬的器物众多,其中制作特别精致的,被陈列在墓穴中的石台上,不受土蚀,犹如悬在空中,所以美其名曰“悬坑”。

  “悬坑”加“蓝”,可谓宝中之宝。1998年12月,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匹“悬坑”的蓝釉唐三彩马以374万英镑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世界最高价。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要选料,也就是挖土,土是高岭土,俗称“瓷土”,洛阳本地龙门山上出产,周边巩义、汝州、新安等地也有。选好的瓷土要经过碾子碾、细箩过、清水洗,经此过程沉淀下来的细泥晾干后,造型雕刻,千改万改觉得满意后,依此造型做模。模具做成,便可填泥入模,成百上千的“克隆人”或“克隆物”竹筒倒豆子般源源而出。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制品,要经两次烧成。第一次,将做好的泥胎放入炉中,称烧素胎,也称素烧,素烧炉温要高,一般要达到1100℃左右 。

  出炉的素胎冷却后,上釉,此是关键。许多人不懂釉料配方,烧出来的“三彩”暗淡无光。配好的釉料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质,还加入铅作助熔剂。上过釉的胎体再次入炉,再烧炉温不要太高,800℃左右。

  唐三彩烧制过程中最有趣最神秘的现象便在此时出现,可惜我们无法目睹,只能闭眼想象。窑外祥和安静,窑内却是风云突变,各种着色剂在铅的助熔下,向四周流淌,像几方争斗的人马,展开了风云激荡的厮杀。你冲我突,你阻我挡,各色釉料在胎面上浸漫恣肆,相交相融。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千军万马戛然而止,瞬间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一切都归于无声。打开窑门一看,静静挺立的,是一个又一个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的唐三彩。

  二次烧成的釉胎晾干后,还要过最后一道关——开脸,唐三彩人物的头部在窑烧时是不上釉的,出窑后,工匠才在上边画眉、点唇、画头发。

  开过脸后的唐三彩方是真正的成品。流连其间,你深深感慨中国传统文化的鬼斧神工。

  唐三彩造型丰富,大体上可分为人物、动物、生活用具三大类。人物如贵妇俑、天王俑、武士俑、文官俑、仕女俑、歌舞俑、杂技俑、胡人俑、跪拜俑等,动物如马、骆驼、牛、羊、狗、大象、猪、兔子、驴等,用具又分餐饮用具、盛储用具、化妆用具、文房用具、装饰用具等。

  唐三彩的造型中,以仕女、天王、马、骆驼最为常见,女子骨肉丰腴、气质高雅;天王面目狰狞,鬼怕人惊。但在唐三彩中,形象塑造最为出色的,当数马。

  中国古代历来有牧马的传统,这种传统至唐朝达到顶峰。太宗李世民死时,就曾下令将打江山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六匹骏马,刻于石上立昭陵北麓的祭坛内,史称“昭陵六骏”。

  唐三彩中马的形象气宇轩昂、个性十足,线条流畅有力,骨肉停匀富有弹性,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有的俯首舔足,有的左顾,有的右盼,有的悠闲,有的亢奋,真是姿态万千,神妙毕现。

  骆驼也是唐三彩常见的表现对象,你看那三彩骆驼,或载丝绸或驮乐队,神态悠然,慢慢前行,牵驼俑卷发碧眼,栩栩如生。驼铃声声,风沙漫漫,让人仿佛回到了唐朝,行走在丝绸之路。③

  □本报记者 陈旭照/文 时艳/图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