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我是在听了同事老张求医的一段经历而引发的。
老张的孙子不慎摔跤骨折了,送到一家大医院去治疗,那医生说必须开刀打钉子。眼看就要期终考试,那怎么行呢?老张另跑了一家医院,该院说可以不打钉子,但必须上石膏,卧床休息。老张又找到一家中医院,中医说只要敷药,用夹板绑住就行。果然不出两个月,骨折痊愈了。听了老张孙子的求医经历,我忽有所悟:看病不妨多跑几家医院。
最近,我妻子不知不觉得了“甲状腺腺瘤”。外科医生说必须开刀才无后顾之忧。说得在理,妻子马上住院动手术。手术进行得很成功。那位外科医生又说,由于手术中有部分甲状腺切除,因此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片”。依我理解,就像一个人缺钙,需服用钙片补钙一样。妻子按时服用,从不漏服。但几天后,人觉得不对劲儿,就像得了甲亢一样。我们又去医院,找了一位内分泌医生诊断。经过多次化验观察,医生对我妻子说,根据你的病情,没有必要服用这种药,否则会出现甲亢症状。哇噻!开了刀还是有后顾之忧。看病还是要多找几位医生。
我又想起十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次体检发现我的胰腺有异常。经拍片,诊断为胰腺癌。我说,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会得癌症呢?医生说,这就是你的福气了,等到你有感觉,就已是晚期了。经住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异常。特别是我看了有关的专著,了解到胰腺有多种形态后,我对医生的诊断便产生怀疑。后经主治大夫诊断,我的胰腺是比一般人的粗大,属松鼠尾巴形,但是天生的形状,属于正常。我又托人把片子送肿瘤医院请有关专家看,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呜呼!这个玩笑开得实在太大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我却瘦了一圈。
于是,我在思考一个新问题:我们的医生应该怎样诊病?我们的病人应该如何看病?
■世相白描
□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