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厅9日正式升格为防卫省。从“厅”到“省”只是一字之差,却改变了这个主管防务的机构在日本政治架构中的地位。
防卫厅成为防卫省,不仅是日本政治架构的调整,也可能成为日本防务政策转变的引子。日本最近在军事领域动作频繁,表示会强化日美同盟,政坛也传出与现行核政策相抵触的“核武装论”。
“厅”升“省”影响大
防卫厅成为防卫省,会增大这个防务机构的权限范围,为日本自卫队壮大力量创造有利条件,甚至有可能改变日本“专守防卫”的国防政策。因此,防卫厅升格为“省”,绝对不是简单的改换名称。
在行政架构上,由于已经升格,防卫省的职能性质和权限较之先前得到提升。原来的防卫厅长官升格为“防卫相”,即国防部长。从原先所属的内阁府独立出来后,防务省地位与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内阁其他各“省”比肩。
从此,防卫省可以独立提出法案、要求召开内阁会议、直接向负责预算的财务大臣提出拨款要求。此外,在行动上,防卫省在发布“海上警备行动”等命令时,可以直接要求内阁召开会议予以批准。
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还会影响日本武装部队——自卫队的走向。1954年,日本自卫队与防卫厅同时成立。按照日本现行法律,日本自卫队不是军队,其“基本任务”包括治安出动、海上警备行动和灾害派遣等。国际紧急援助、联合国维和行动、周边事态的后方支援、反恐行动等“海外活动”在《自卫队法》中列入“杂项”、 “附则”等条文中。
自1990年以来,日本自卫队逐渐“走出国门”,前往一些战乱地区或自然灾害受灾地,执行维和任务或参与救灾工作。1991年,日本海上自卫队6艘扫雷舰开赴海湾地区,执行扫雷任务,被视作“日本海外派兵第一步”。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日本自卫队更频繁派兵海外。2001年10月,日本自卫队向印度洋派出军舰,为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提供军事支援。
日本自卫队海外执行任务次数增加,日本国内主张扩大自卫队权力的势力也逐渐抬头,这引起亚洲国家警觉。
去年6月,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众参两院于去年11月、12月先后通过了该法案,同意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法案的另一核心内容是修改《自卫队法》,把国际紧急援助活动、联合国维和行动、根据周边事态进行的后方支援活动等自卫队的“附带任务”升为“基本任务”。
近年来,日本一些政要发表言论,要求将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后,人们担心,自卫队会更加偏离其“专守防卫”的职能,转而扮演更多传统军队的角色,加大升格为“自卫军”的可能性。
日美同盟在加强
日本将防卫厅升格为“省”,一些国家担心日本从此背离和平国家的防务政策。日本近来调整军事部署、加强日美同盟,显示其不满足于“专守防卫”的路线,有意扩充军事能力、提高军事级别。
目前,有约5万名美军士兵驻扎在日本。尽管日美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撤离部分驻日美军,但日本政府明确表示,愿意加强日美同盟。
去年8月,日本内阁通过2006年度《防卫白皮书》,首次用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日美两国的军事合作。这一章节讨论了加强日美军事协作的问题,提出把日本自卫队和驻日美军打造成更加一体化的部队。
日美双边协议还包括在导弹防御领域的合作。2005年,日美两国达成协议,允许日本国内开始生产“爱国者-3”型导弹。“爱国者-3”型导弹可以用来拦截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或者敌方战机。
日本方面计划,2007年3月底前,在冲绳驻日美军嘉手纳基地开始部署“爱国者-3”型陆基拦截导弹,在2011年3月前完成部署。届时,一共124枚“爱国者-3”型导弹将部署在日本境内,散布在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7座城市周边。
去年6月,日美还签署协议,约定在未来9年内联合开发弹道导弹系统,日本分担其中10亿至12亿美元的费用。协议还规定,日本将集中研发一些导弹关键部件,两国将共同参与系统设计和试射工作。
在协议中,日本政府重申,在联合弹道导弹开发项目中,向美国出口武器技术将不受日本武器出口禁令限制。共同社认为,日本参与开发新一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是“政治敏感和复杂的事情”,因为日本和平宪法和奉行近40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对此有所限制。
早在196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武器出口三原则”,规定不准向联合国武器禁运国家、冲突当事国等特定国家出口武器。9年后,日本进一步加强武器出口限制,实际上成为完全禁止出口武器的国家。
但在1983年,日本政府为维护日美同盟关系,决定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允许向美国提供武器技术,但依然禁止出口武器以及与外国联合开发、生产武器。2004年12月,日本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向美国提供联合研制导弹防御系统所需的武器及零部件。
日美同盟加强引起分析人士注意。有评论指出:“(两国)将进一步巩固……盟友关系,为东京铺平了道路,可以加大力度参与美国带头在亚洲乃至全球开展的行动。”
“核武装论”抬头
共同社评论认为,以朝鲜试射导弹和核试验为由,日本政府在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大动作,包括强化日美同盟、升格防卫厅为防卫省等,抛出“核武装论”冲击现行核政策也是其中的动作之一。
1968年1月,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提出“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1971年11月,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使“无核三原则”成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
但是,从2006年10月中旬开始,日本政界频频有人出面重提“核武装论”,直接挑战“无核三原则”。率先抛出这一话题的是执政的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中川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说,应该允许讨论日本是否应该拥有核武器,并宣称“宪法并没有禁止日本拥有核武”。
这一说法得到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响应。麻生在不同场合多次重复这一论调,引发日本国内外的批评和质疑,认为是对日本政府长期奉行的“无核三原则” 的挑战。日本在野党因此提出了对麻生太郎的不信任议案。
事实上,日本主流民意并不赞成“核武装论”。《读卖新闻》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79.9%的受访者支持继续奉行 “无核三原则”,只有17.6%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修改 “无核三原则”。
然而,中川和麻生都是自民党内重量级人物,他们一再发表“核武装论”显然有别的意图。
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加强日美同盟以及“核武装论”出现,并非孤立事件。俄罗斯《独立报》文章指出,这显示,日本在积极为防务改革“夯实基础”。文章说:“在围绕防务改革展开的论战中,日本主要政治家表现出了打破禁忌的决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政治的最大“禁忌”当属修改宪法。今年1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全力领导自民党赢得参议院选举胜利,希望本月就在国会推动修改宪法进程。
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制定了限制军国主义的和平宪法,其中第九条规定:日本 “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修改宪法第九条,意味着彻底放弃战后日本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批评人士认为,这会给日本和亚太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