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磊 摄 |
|
(本报记者 孙梅芳 通讯员 赵怡 赵笑菊)我市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人达7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1.9%。老年人急速增长,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孤寡老人也日益增多。岁末临近,寒冬里,孤寡老人过得怎么样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敬老院里颐养天年
据了解,我市目前有五保老人1万多名,我市采取了集体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供养形式。集体供养的老人分布在全市各乡镇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里,共3300多人。
今年78岁的张德超老人肢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成立后,他转到这里。日前记者在福利院见到他时,他正在老年活动室看电视。他说,2004年时他因为白内障,眼睛几乎看不到东西,市中心医院免费为他做了手术,现在他看电视没有问题。
我们在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见到80岁的朱秀琴老人时,她正和保育员一起摆弄她种的辣椒(如图)。
朱秀琴老人是嵩县人,年轻时丈夫去世后,她就到城里当保姆,后来到一家托儿所当临时工,托儿所解散后老人在火车站附近搭了个小棚子卖水。民政部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把她送到了福利院。“没有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睡的是两人一间的标准间,有彩色电视看,还有暖气,就像住到了天堂。”老人拉着记者的手感慨万千。
目前我市有100多位孤寡老人生活在市第二福利院,政府负担了他们的全部费用。
在伊川县葛寨乡敬老院内也居住着36位孤寡老人。走进老人们的房间,屋里配备有席梦思床,还有洗衣机、电冰箱,浴室里装有太阳能热水器……老人们说:“我们就是有儿有女,也不一定有这样的好条件呀!”
把温暖送到家里
早上有人来做饭,中午有人来煎药,半晌还有人陪着聊天……这让72岁的赵翠平老人十分满意。13日,记者来到伊川县葛寨乡赵村赵翠平老人家时,只见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听见有人来,老人忙起来打招呼。
邻居介绍,老人是五保户,患有腰腿疼疾病,眼睛也看不清。村里每年向她提供300公斤小麦,平时生活困难时,邻居们经常接济她。这两年,随着年纪增长,老人生活渐渐不能自理了,照顾老人的任务,就落到了邻居们的身上。
老人说,多亏这些好邻居,特别是50岁的刘花芳,每天早晨安排完孙子上学后,就来给赵翠平老人做饭,然后把屋内收拾干净。
洛宁县河底乡城头村80岁的侯书文和患精神病的儿子一起生活,家里仅有的一亩田让别人种着,每年给他家出一袋麦子。父子两人住着两间半土木结构的房子,现在房子塌了一间半。几天前,该县民政部门了解到情况后,当即为侯书文家送去了一袋大米、一袋面,一壶食用油,两条棉被、两床褥子,并给他修建了两间新砖瓦房。
当我们采访时,侯书文双眼含泪说:“离了政府我们就活不成啊!”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关键
据介绍,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都能及时享受到政府的敬老优待。各县(市)区及各单位在贯彻落实优待规定的同时,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优待老年人的新规定。栾川、孟津、嵩县、洛宁等县的景点对老人实行减免费;洛宁县每年对90岁以上老人发放营养金;伊川县70岁以上老人乘坐县属公交车免费;新安县、洛宁县为老年人建立医疗优惠医院。
同时,各级政府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使敬老院成为五保老人的生活乐园。在农村,我市建立了五保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的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在城市区,我市完善了城市低保制度,确保对城市老年人进行生活救助。我市新近出台的城乡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措施使老人们看病难、住院难问题有所缓解;我市还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确保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
尽管社会为老人们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关爱,但面对养老、医疗、贫困等问题,仍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有后顾之忧。市民政局副局长江曼丽说,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新的一年,我市有关部门正加大调研和协调力度,争取让孤寡老人每一个季节都过得像春天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