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大责任,实现大发展,创造大效益,争取大回报”,是中国银行洛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闫建儒在2006年年初工作会议上,向全行干部员工发出的奋斗号召。在年末收获的日子里,一串串可喜的数字向社会展示着洛阳中行累累的发展成果,各项主要经营指标的年度历史纪录已全部被刷新:人民币存款突破133亿元,比上年新增16.18亿元,超额完成了省行下达的全年任务;人民币贷款余额63.91亿元,新增12.5亿元,新增额创新纪录;中间业务实现净收入3694万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17882万元,人均利润破纪录地达到18.59万元。上述指标在省行系统内均名列第一,在洛阳同业内也名列前茅。同时,该行还被洛阳市委、市政府评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被总行评为公司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综合优秀先进单位,是全国6家受表彰的二级分行之一;被评为总行级安全保卫先进单位;该行所辖的伊川支行被评为总行级青年文明号;七里河支行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河南省金融系统唯一受表彰的单位……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闫建儒带领他的团队,
乘着股份制改革的东风,让一个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发展更快、内控更强、服务更佳的银行呈现在了洛阳市广大人民和全行干部员工面前,使这颗镶嵌在豫西大地上的明珠发出了更加靓丽的光辉。
战略导航 做新理念的“先行者”
2005年,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造顺利完成,并成功整体上市。对中国银行洛阳分行来说,这也意味着股东、客户和社会各界对其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寄予了更加殷切的希望。如何在以往的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向股东、客户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摆在2005年8月才履新的洛阳中行行长闫建儒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坚持战略导航,确立清晰的发展思路。上任伊始,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调研,并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心声,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现,发展的共识在讨论中形成。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讨论,他代表党委提出了承载全行愿望、凝聚全行智慧的“十一五”发展战略思考与定位:经过3年~5年的努力,将洛阳中行建设成为业务发展快、资产质量高、经营效益好、文明服务优的、具有独到的比较竞争优势的一流精品银行。具体到业务指标上,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2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20亿元,不良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利润要超过5亿元。这一发展“路线图”
充分激活了大家的精神状态,增强了全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为全行的科学发展和再度辉煌奠定了思想基础。
闫建儒指出,理念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同国内外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洛阳中行表面上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如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组织体系不尽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实质上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经营理念的落后。为此,他下力气用新理念武装全行干部员工的头脑,引导全行树立创造最优的信心和决心,掀起了一场新理念学习风暴,如科学发展理念、“三不唯三跳出”理念、资本约束风险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内控优先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快乐工作理念、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等。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把这些理念口号化、形式化、庸俗化,而是把这些理念融入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极大地改善和调动了全行上下全力发展、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树立发展“零遗憾”意识,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全面激发了全行创造最优的发展热情,成为各项业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思想飞扬,活力无限。该行所辖的长安路支行周边大客户多且集中,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这些老企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对支行的发展产生了阻滞作用。新的发展战略和理念激发了长安路支行创造最优的热情。他们纷纷走出去面向市场寻求突破,先后为新安电力发放优质贷款63000万元,为中铝河南铝业报批42415万元的授信总量,为一拖集团成功申报54088万元的授信,成为新的发展增长点,并带动了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以及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始终在全省综合性支行排名中稳居排头兵位置,成为效益最好、贡献最大的综合性支行之一,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新理念就是新力量,特别是一些经营性支行对此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克服人员少、位置偏、客户资源相对缺乏的劣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展示了良好的表现力,取得了突出的综合效益。如太原南路支行把低成本的公司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公司存款日均新增512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20%;凯旋西路支行附近居民并不多,但他们充分展现优质服务魅力,储蓄存款日均新增232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4%;五股路支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代理发行信托1422万元,代理保险820万元,办理票据业务860万元,在绩效考核中名列所在组前列。
增长转型 做业务发展的“实践者”
闫建儒认为,在金融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后,要想应对外资银行抢滩登陆所带来的更激烈竞争,就必须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转变经营增长方式,树立效益立行意识就成为洛阳中行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需要。于是,该行以风险控制、资本约束、成本约束为前提,追求发展的质量、规模与速度;以结构优化和流程整合为重点,追求发展的效率与效益;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整体推进为目标,追求发展的协调与均衡,使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发展转化,从单一追求规模扩张向业务全面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转变,等等。一系列新举措纷纷出台,极大地丰富了该行的发展实践。
全力拓展优质资产。在2006年工作会上,闫建儒提出“洛阳发展我发展,洛阳成长我成长”的工作思路,使洛阳中行把自身融入洛阳经济发展的滚滚潮流中,为企业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资金“瓶颈”,开创和实现了企业与自身利益的双赢局面。据统计,他们抓住我市兴建六大产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利用银企联席会平台,筛选了60余个重点支持项目,累计投放资金110多亿元,新增12亿多元,2006年为历史上增长最多的年份。同时,他们还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办理票据业务204315万元,新增55168万元;代理信托29416万元,重点支持新电集团、洛阳栾钼、伊电集团、一拖集团、中铝河南铝业、中铝洛铜、洛玻、白马集团、中信重机、洛阳龙泉天松碳素、大唐洛阳热电、首龙铝业、实华合纤、龙羽集团、中铁隧道集团、中硅高科技公司等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洛阳工业经济再次腾飞撑起了有力的翅膀。
大力优化业务结构。该行坚持资产结构调整,除坚持优质资产拓展外,进一步强化经济资本占用低的零贷业务发展,累计发放消费贷款33000多万元,特别是为伊川电力集团洛南德政小区一次性发放住房按揭贷款6405万元,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称赞。坚持存款结构调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努力降低筹资成本,目前,公司存款定期比由年初的25.2%下降为23.52%,储蓄存款定期比由年初的81.06%降为79.04%。坚持收益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中间业务在净收入中的占比。该行创造性成立中间业务虚拟团队,
为洛钼办理河南省第一笔4000万元境外人民币公司理财QDII业务,为企业资金逐利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平台;为洛阳尚德太阳能公司叙做了河南省行第一笔500万美元“进口汇利达”
业务,为客户节约购汇成本47559元;发挥自身的国际结算优势,大力支持企业出口创汇和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共办理国际结算业务41928万美元,办理国内信用证业务56934万元,办理保函业务31319万元;积极开展代理业务,其中代理保险、代销基金、代理信托共43041万元。该行全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已突破10%,达到10.58%。经过结构调整,各种发展要素更加协调,内在动力得到更好的激发,为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突出风险管理。随着竞争的加剧与深化,银行业务的利润更多地来源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洛阳中行立足于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经营管理系统、条线管理系统、操作管理系统、监督管理系统、技防管理系统的管理,努力推动合规学习和教育,推动岗位责任落实,推动违规责任追究,推动全面防案体系的建立。他们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机制,规范重大授信风险事项和不良授信发生报告及监控制度,提高授后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开展多方位的业务大检查,2006年共查出各类大小问题100多个,识破假保函3亿多元,收缴假钞600多张,查出3起严重违规事件并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促进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他们把经济资本应用于风险管理领域,使银行资本更加全面覆盖和匹配风险。该行经济资本平均占用为51704万元,股东价值增加值为12605万元,风险调整后经济资本回报率为36.38%。各种措施多管齐下,不良率由2006年年初的7.89%下降为3.47%,现金清收不良贷款21043万元,受到了省分行的嘉奖。该行所辖的西工支行因清理不良贷款业绩突出,被评为市金融系统先进单位,在我市银行业“三降”会议上发言。
深化改革 做创新机制的“领航者”
为迎接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后整体上市,从2005年10月起,以打造新机制为目标,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准备,洛阳中行开始了成立以来影响最深、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人力资源改革。
闫建儒指出,中国银行整体上市后,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位能升能降,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将成为常态。一项工作如果只需要5个人,但你却用了10个人,并不是多了5个工作岗位,而是这10个人最终都有可能失去工作。改革前,他们创造性地进行了工作饱和度测试。改革后,机关和管理层全面“瘦身”,富余人员全部下沉一线:机关部门由20个缩减为12个,减幅40%;机关人数减幅9%,科级干部减幅32%(其中机关科级干部减幅49%);所辖的15家综合性支行、19家经营性支行的800多人参加了基层支行的改革,有200多人在竞聘中转岗,有16人从领导岗位退出,有2人被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新的更科学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初步展现。
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改革后的机关部门按照功能、业务特点分为业务发展和支持保障两类,以此逐步实现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有利于相互协调、发挥整体合力。在支行架构改革中,综合性支行统一为三部:营业部、业务发展部和综合管理部。经营性支行不设内部机构。在人岗匹配及岗位设置上,他们建立管理类、技术类、操作类三大序列,每类岗位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成长空间,避免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老现象发生。着眼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无论是综合性支行还是经营性支行在人员岗位配置上,他们均设立大堂经理和理财经理岗位,为网点由操作型向主动销售型转变预留发展空间。同时,他们设立“后备人才库”,为各类岗位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洛阳中行设行业经理,直接与客户进行“零距离”沟通与交流,对全辖优质公司客户进行统一管理和营销;对全辖授信放款集中审核,保证授信条件切实执行,从流程上进一步规范完善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消费信贷中心与总分行统一系统平台相连接,实现了消费贷款审批发放的集中管理;将全辖事后监督统一上收到运营部,理顺管理体制,成立票据处理中心,统一监督审核处理全辖有关业务;成立现金押运中心,所有网点的现金往来由中心统一配置;成立理财中心,建立起由理财专柜、理财工作室、理财中心组成的三级服务体系,为高中端个人客户提供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专家服务。自成立理财中心以来,该行推出纸黄金、汇聚宝、开放式基金、贵金属、信托、期权宝等几十种理财产品,利用先进的网络科技和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网,先后服务客户1200多名,代客理财近7亿元,为客户增利1000多万元。
新整合的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新构建的组织体系则充满勃勃生机。据测算,洛阳中行前23年每年平均新增存款5.1亿元,2006年新增存款16亿元,是前23年平均数的3倍。
以人为本 做服务升级的“推动者”
闫建儒强调,员工是银行第一资源,要建设和谐发展的银行,就要不断提升员工的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
收入与业绩挂钩。收入向一线、向基层、向有贡献的员工倾斜,业绩突出的员工收入高于基层行长不是“新闻”。
畅通员工建言献策渠道。他们建立行领导基层联系点制度,行领导每月都要抽出3至5天时间到基层联系点进行调研,一年来,围绕人力资源改革、流程再造、优质服务等共征集了2000多条意见和建议。
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分享发展成果。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行整体绩效得到了较大提升。此外,该行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扶贫村捐款捐物,问寒送暖,号召全行党员每人捐一个月党费建立“党员助困基金”专户,先后有6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了资助。
营造浓郁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该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软实力”建设,下大力气建设学习文化、竞争文化、管理文化、最优文化、服务文化等,把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全面增强了全行上下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闫建儒认为,对员工真正的关爱就是要按照“百年老店”的标准打造洛阳中行,使员工与银行同进步共成长,共同生活在中国银行这个和谐发展的大家庭里。他说,银行是服务行业,服务不好就像农民种不出好庄稼,工厂生产不出好产品,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建设和谐中行,打造服务品牌,一场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精彩大戏也一步步拉开了序幕。
2006年,该行把晨会当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载体,加强第一窗口建设,深入开展争创“零投诉员工”、“零投诉网点”、“零投诉支行”活动,增强了全员关注服务、重视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尽全力打造服务品牌。全行业务技术能手率达80%以上。第一窗口——营业部2006年被河南省银行业协会评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是我市金融系统唯一受表彰机构。各支行的晨会形式多种多样,太极拳、军体操、扭秧歌、踢毽子,你无我有,你有我新。每天早上,迎着初升的太阳,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中行团队出现在中州路、南昌路、王城大道、九都路等我市主要街道旁,成为市内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聘请的社会监督员,员工们称之为“神秘检查人”,“像空气一样存在而不被察觉,像摄像机一样真实记录”,每月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并通报有关支行进行彻底整改。这项“神秘检查人制度”,是该行第一次用制度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随后,像一拖老职工的感谢信、凯旋路居民的慰问电话、高新企业的致谢留言纷至沓来……
部门条块分割被打破了,全行55个营业网点、所有业务条线都开始围绕客户高速运转:高柜台变成了低柜台,非现金业务实行开放式办公,员工和客户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个金理财和公司业务经理队伍,满足客户需求;在网点设立自助区、理财区和咨询服务区等,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业务需要;公司客户的开户时间,由原来的30多分钟减少到现在的15分钟,办理一笔个人存取款业务的平均时间比原来缩短近30%……
走近闫建儒,常常会被他热情洋溢的话语和追求最优的精神所感染。他善于把一个人的目标,变成一班人、一群人的共同目标。他说,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尽管人生经历已满载辉煌,但却总有新的更高目标来指引他和他的团队继续破浪前行。没有人真正知道他作为一个掌舵人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人们更多看到的、听到的是他自信的笑容和他的团队受到的来自社会各界的赞美声!
(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