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是一个精明的女人,善于打理生活。她以为,凭着她的精明能干,婚后一定能把自家的小日子经营得有滋有味。可结婚后,她发现,打理家务是容易的,可是要打理丈夫肖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
海兰有时真是想不明白,肖凯好歹也是一个硕士,做出来的事却总是让她看不入眼。比如到上海出差给海兰买件衣服,海兰用手一摸,就知道买到假货了,说给他听,他还一脸不高兴,说海兰没女人味儿。比如回乡下,父母摘了新鲜的玉米棒子要他们带回城。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费力气又花运费,海兰委婉地说太麻烦就不带了,城里也能吃到新鲜的玉米棒子,肖凯却坚持要带。于是海兰抱着孩子,拿着行李,肖凯扛着玉米,两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疼。海兰埋怨肖凯,力气加上运费,能买两大堆玉米棒子了。肖凯冲着海兰就嚷,那是老人家的一份心意,这能比吗!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也数不过来。肖凯做的那些傻事,海兰一想起头就痛,心里就犯堵,和肖凯说话也越来越没心情,嘲笑几乎成了她一贯的语气。肖凯嘴拙,就用沉默进行对抗,眼见着两个人越来越生分,海兰虽然很不想变成这种状况,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善。
一天晚上,海兰照例在孩子睡觉前给他讲故事。翻开那本《安徒生童话》,海兰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故事讲完了,孩子已经进入了梦乡,海兰却心有所动,陷入了沉思。
那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老头牵着一匹马去赶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由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的经历,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太婆一顿揍。老头坚称绝对不会,说老太婆一定会高兴万分。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如果他回家不仅未受老伴任何责罚,老太婆还很高兴的话,金币就输给他了,三人于是一起来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回来了,非常高兴,又是给他拧毛巾擦脸又是端水解渴,接下来听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老头毫不隐瞒,全过程一一道来。每听老头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老太婆都十分激动地予以肯定。“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诸如此类。最后听到老头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然后搂着老头,深情地吻他的额头……结果不用说,英国人输掉了一百多镑金币。
换了是我呢?海兰想,假如那位老太婆是自己的话,英国人就不会输了,她一定会把老头骂个狗血喷头。
童话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表面简单的故事里往往蕴藏着极其深刻的哲理。海兰想到自己对肖凯的那些指责、嘲笑、冷战,如果她像童话中的老太婆那样,对肖凯的所作所为不是去计较那么多得失,而是看到美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和赞美,他们的关系会不会也像童话里的老头老太一样温馨到老?
第二天早晨,肖凯穿着那件海兰批评了不下百次的蓝灰色衬衣去上班的时候,海兰第一次没有嘲笑肖凯的审美眼光,而是忍住了什么也没说。而肖凯其实是在明目张胆地挑衅,他百思不得其解地看了海兰一眼。
晚上下班回来的时候,肖凯买了刚上市的桃子,他说看着桃子青翠得可爱就买了几斤,海兰咬了一口,酸得掉牙。埋怨的话已经到了嘴边,海兰转念一想,却说:“这肯定是今年最先上市的桃子了,咱们今儿可真是尝鲜了呀!”海兰拿了一个漂亮的盘子,把那些桃子摆成金字塔型放在餐桌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心里想,这么酸,今天晚上看着它一定会胃口大开的。肖凯带着奇怪的表情看着海兰,嘴角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丝微笑。
海兰坚持着,一段时间下来,她发现,家里的笑声多了起来,那个在她眼里榆木一样的肖凯竟然充满了幽默感,而且,还很会疼人。海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肖凯,肖凯呵呵一笑,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优点,等待着你去慢慢发现呢。
有新婚的小夫妇向海兰请教婚姻之道,海兰总是微微一笑说,想要幸福,那么就要做一对童话夫妻。接着,海兰讲了安徒生的那个童话故事,然后告诉他们,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基础是宽容、尊重、信任和真诚,即使对方做错了什么,只要心是真诚的,就应该重过程、重动机而轻结果,这样才能有家庭的和睦,婚姻也一定如童话般妙趣横生,和美幸福。
(梧桐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