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 ,电影要开场啦!”
晚上6点刚过,9岁的吴琼雅就开始在村子里招呼小伙伴们。不一会儿,孟津县朝阳镇徐沟村的村民们就开始三五成群地向村中心赶来。
这是当下我市农民夜生活的一个缩影。
2006年12月1日起,我市农村数字电影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市143个乡镇、2987个行政村的农民又回到了“露天电影”的温情年代。截至目前,已放映电影3000余场。
农村一度是被电影遗忘的角落。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董事长李晓和说,在我市的大部分农村及乡镇,很多农民对电影已经陌生。不少农民对电影的记忆还停留在《地道战》、《少林寺》等老影片中,在大部分农村,有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看不到一场电影。
48岁的薛陕民是朝阳镇放映员。他告诉我们说,现在农村放的电影,还是以16毫米放映机为主,银幕小,机器一本一本放,放映成本高,设备沉重,而且影片随着放映场次的磨损,质量越来越差,光亮度也不够。农民看不到好电影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去农民看电影的经费来源于农业人口人均0.2元列入农民负担的提留部分,1999年农村税费改革后,这笔钱没有了,而收费看电影的方式农民又难以接受。
2006年初,国家广电总局等单位确定浙江、河南、陕西、江西4省为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省,每个试点省可在本省内选择两个地市作为试点地区。按照试点地区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国家将对每个乡镇资助一台价值5.2万元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每放映一场公益电影还提供一定的场次补贴。同时,凡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县的,其资金100%由国家财政承担,非国家级扶贫开发县的,其资金的60%由国家财政承担,省、市两级政府财政各承担20%。
洛阳和郑州成为省试点市,1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在了我市广大农村数字电影的推广上。
李晓和说,与传统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换之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家庭等终端用户。数字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电子放映机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统技术实现的。“数字电影在农村的推广,对活跃农村电影市场起到重要作用。”他说。
薛陕民一边放电影一边告诉我们说,经过1个月培训后,他已经掌握了数字电影设备的使用方法。明天晚上,他还会骑着三轮车,拉着机器、音响,到别的村子里张开银幕,为农民放电影,农民们也会向他反映想看的电影,并期待着“薛放映员”再次光临。
本报记者 李燕锋 实习生 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