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节期间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期,这些务工人员中,有许多获得了成功。为了使其他务工人员能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本报与市农经委联合组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并从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外出务工人员,今起开设《我的“务工经”》栏目,刊发这些优秀务工人员的“务工经”。
谈起自己的“务工经”,梁冈平这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腼腆地笑了。今年28岁的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轮机修理技工,常常奔波在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有着可观的收入。
梁冈平说,这一切,都来自当年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而迸发的出国务工的冲动。
梁冈平的老家在嵩县德亭乡庄科村,他家境贫寒,母亲早逝,和爸爸、哥哥住在3间破瓦房里,靠爸爸和哥哥种地维持生活,一年只有1000多元收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上完初中,成绩优秀的梁冈平便不得不告别校园回到家里。
8年前的一天,梁冈平在邻居家看电视,当看到县劳务输出公司招收船员的信息时,他眼前一亮,决心走出家门去闯荡。
经过几个月的强化培训,梁冈平顺利通过面试,离开家乡到非洲当上了船员。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他经常生病发烧,每天夜里,他都会因想家而泪流不止。1年半后,他拿着2万元回了家。然而,还没来得及尽孝心,久病的父亲就要离他而去。临终时,父亲殷切地嘱托他:“冈平啊!父亲没给你留下家业,你要争气,自创家业!你要有志气,用汗水创业致富!”
在父亲床边抹干眼泪,半年后,梁冈平再次踏上了出国务工的路程。由于他吃苦能干、勤奋好学,受到船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被连连擢升。3年后,合同期满,他带着10万元钱再次回到家乡。他盖起了漂亮的楼房,娶到了贤惠的妻子。
眼前和和美美的生活并不能使梁冈平满足,父亲“要争气,要有志气”的教导时时鞭策着他不断进取。
2003年,梁冈平通过县外派劳务公司介绍,再次走上了求学路——到武汉理工大学学习轮机修理。毕业后,通过上船实习,他顺利地拿到了技工证书。因为有船上工作的经验,又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梁冈平很快被安排到管理岗位,薪水也很丰厚。
梁冈平成功后,他没有忘记家乡的乡亲。他先后说服、带动了20多名有志创业的农村青年走出家门,外出务工。他说:“我目前正在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再积累一些知识、经验和资金,就打算寻找、说服有实力的企业和我一起回乡创业,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报记者 石蕴璞
通讯员 徐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