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2月15日电(记者偶正涛)根据统计,中部6省去年财政收入平均增长幅度超过20%。政府的钱多了,将要往哪里用?岁末年初,各省陆续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给出答案。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6省。综合“两会”报告的数据,中部6个省的GDP增幅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则有更大的增收,平均增长幅度达到了22.4%。其中山西省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达1048亿元,增幅38.2%;人口、经济大省河南省增长26.2%,湖北省财政收入达1343.6亿元。
中部6省的财政“钱袋子”鼓起来了,首先在民生工程投入上有了“大手笔”。6省“两会”通过的财政预算可见,地方相当大的财力用于“民生工程”,在资金和政策保障上有更多的惠民措施出台,让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江西省把“民生工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安排44亿元以上资金,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其中直接用于民生,特别是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约33亿元,占75%。河南省人大共收到代表议案238件,件件关涉民生。在河南省2007年财政预算中,保工资、保运转、保就业、保社保成为重点。其工资福利支出比上年增长43.5%。安徽省则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投资,计划今后5年财政出资改扩建1230所乡镇卫生院、1万个村级卫生室和20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安徽省的财政预算中,还专门考虑到提高监狱、劳教所服刑人员和劳教人员的伙食费标准。山西省计划今年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126亿元,增长21.6%。
科教、企业创新是中部各省财政扶持的重点。今年,河南6.3亿元投向全省教育事业,科技专项支出3.1亿元,均增长15%。同时专列了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山西教育投入较上年增长22%,科技、企业创新投入都有较大增长。安徽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仍安排25亿多元,用于提高产业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部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区,建设新农村是中部各省政府投入的又一重点。山西2006年投资51亿元用于“三农”建设,用31亿元改善生态环境。湖南今年省财政安排支农支出15亿多元,比上年增长22.5%,支持建设乡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整治村容村貌等“硬环境”改善的同时,通过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安徽在预算安排上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整合省级财政支农资金5.96亿元,集中投入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