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歌:到底错在哪里? |
| 张艺谋:问题出在哪里? |
|
为了拥有一尊“小金人”,中国电影人从来没有放弃对奥斯卡的追求。靠着浇不灭的“冲奥”激情一次次前行,却一次次倒在了柯达剧院的门口。
中国电影人征战奥斯卡的历史,是从1955年美籍华人黄宗沾以《玫瑰纹身》一片荣获第28届最佳摄影奖开始的。之后,中国电影一直与奥斯卡绝缘,直到1988年,那一年,《末代皇帝》在第60届上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9项大奖,再次点燃了中国影人的奥斯卡热情。后来,李安是与奥斯卡“小金人”最“熟悉”的华人导演,2001年他以一部《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等4个奖项;2006年,李安又凭《断臂山》夺得最佳导演奖。这些都给了中国导演深深的刺激。
中国三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一直在做着奥斯卡之梦。陈凯歌1993年拍摄的《霸王别姬》在戛纳夺得金棕榈大奖,当他自信地进军奥斯卡时,却只收获了失望。2006年,《无极》更是掉进冰窟里。冯小刚的《夜宴》第一次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也被奥斯卡抛弃。
相比之下,张艺谋是屡败屡战,其奥斯卡情结一直不舍不弃。1993年,他的《菊豆》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其后他又送上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和《十面埋伏》,每一次都轰轰烈烈,每一次都空手而归。
尽管包括吴贻弓在内的很多电影人表示,奥斯卡是人家的节日,人家的奖,但面向柯达剧院,不少中国电影人一直怀有“朝圣”的心情。中国电影能夺“金狮”、擒“金熊”,为何就抱不了“小金人”呢?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说,进军好莱坞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的情结,但大家忽略了好莱坞的真正精神,那就是对于人性的关怀。好莱坞得奖的大片,从《辛德勒名单》到《拯救大兵瑞恩》,无不包含着这种精神,中国电影人应该好好钻研一下。为什么我们热衷送大片参赛,却忽视了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影片呢?也许,《千里走单骑》比《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机会获奖。
(唐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