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医院迎来节后就医高潮
民间文化收藏遭遇尴尬
今年高招保送生政策出台
民间文艺汇演
一本账折射农民新生活
广告
古路沟村:精神食粮奖励先进
新年农村看变化
办公室的细菌
春雨潇潇迎春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民间文化收藏事业已很发达,却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许多珍品无法充分展示给市民,甚至有再次散落之虞——
民间文化收藏遭遇尴尬
  日前,76岁的郭景年站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望着自己几十年来收藏的、堆积如山的牡丹文化藏品,脸上满是无奈。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存放和展出,郭景年只好将自家的两套三室一厅房子当作藏品仓库,而他和老伴儿却“蜗居”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

  郭景年是我市有名的民间牡丹文化收藏家,收藏有万余件与牡丹有关的木雕、瓷器、字画、玉雕、邮品等。省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戴松成曾多次拜访郭景年并观赏其藏品,他认为郭景年的这些藏品对全面反映牡丹文化有重要作用。

  可这些藏品如今却面临着无处存放的困境。郭景年说,我市有很多“收藏大家”,他们都是倾其所有从事收藏事业,如今都面临着缺乏存放、展出场地的尴尬处境。

  “藏”与“展”的困境

  郭景年从1982年退休起,开始收藏与牡丹有关的物品。多年来,他一直在各地古玩市场奔波,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说:“中国花卉有许多种,可在我的眼里,哪一种也比不上牡丹的文化底蕴深厚!”

  2005年牡丹花会前夕,他在自己家里举行藏品展,让游客有机会在领略国花神韵的同时,深入了解牡丹文化。展览是举行了,但来看的人并不多,因为这毕竟只是一次家庭展览。

  2006年,郭景年与洛龙区安乐镇郑村合作,将自己的藏品都转移至牡丹宫,计划建设一个集历史性、观赏性于一体,全面反映牡丹文化的博物馆,但后来郑村计划将牡丹宫改做他用,郭景年只好将藏品搬回家中。

  日前,我市银器收藏家周建立也说,他和郭景年的处境相似,2000多件银器的存放和安全都是问题。“想靠个人力量搞展览,太难”。

  据了解,周建立收藏的银器在全国都属罕见,但也只是受北京、西安、海南等地收藏家的邀请到当地展览过,在洛阳本地“很少露面”。

  民间收藏出路何在

  一位收藏界人士说,民间收藏事实上是对国家收藏的有益补充。一方面,政府博物馆收藏能力有限,很多文物在民间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民间收藏的范围也大大超出政府收藏,许多目前政府博物馆不收藏的物品,民间将其保存了下来。

  但现在的尴尬是,民间文化收藏事业如此发达,却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私立博物馆是民间藏品展出的重要场所,但是私立博物馆本身生存困难、举步维艰,已经成为全国性现象。周建立说他曾在王城公园租过门面办自己的展厅,但因为费用太贵没有坚持下来。私人博物馆兴建与经营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也非一般市民所能承担。缺钱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民间收藏的珍品无法充分展示给市民。

  不少热心收藏的人提出,个人可委托政府博物馆对其藏品进行展出,藏品所有权属于个人,使用权属于博物馆。这样既可以保障个人对藏品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借助政府博物馆在场地、保存手段、展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个人藏品的社会价值,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些藏品。此外,一些人建议由政府出面成立市民收藏博物馆,把有洛阳特色的收藏品作为推进我市打造文化强市的一个品牌。

  郭景年和周建立都已过了古稀之年,他们的藏品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采访中,老人们不无担忧地说,这些藏品都是耗尽心血才收藏到的。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难道这些藏品还将再次散落吗?

   本报记者 李燕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