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今年洛阳城何处添新绿?
奥运娃娃好可爱
山区农民望“野猪”兴叹
洛阳新闻网
崇尚廉洁 惩治腐败
宜阳1200余名 外出务工人员起程
积极提供服务 支持企业发展
古都建广厦 居者乐陶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7 年 2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古都建广厦 居者乐陶陶
——写在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来临之际
  图为洛阳新区紧依洛河的住宅区,矮楼是村民安置小区,高楼是沿河百栋高层住宅楼。

  记者 梅占国 摄

  今天,是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据悉,联合国专门机构指定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作为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旨在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进一步重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记者昨日从市统计局了解到,截至2006年年底,我市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而在最早有资料记载的1978年,我市人均住房面积仅4.6平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市房地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百姓住房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位工程师的“住房四部曲”

  大杂院、福利楼房、单位房改房、高层商品房——作为洛阳市民的普通一员,洛铜集团乔工程师住房的变化过程,是市民居住条件变化的一个缩影。

  春节期间,乔工夫妇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签下了购买新区某住宅小区140多平方米的高层商品房的合同。趁一家看房的时候,记者对乔工进行了采访。

  乔工说,他是1967年从四川来到洛阳的,最初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1969年成家后,搬到了妻子单位的大杂院,他们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一间14平方米的平房和一间4平方米左右的厨房。

  那个大杂院让乔工记忆犹新。他说,院子里住了20余户人家,在自己家里说话,嗓门稍微大点,隔壁听得清清楚楚。20多户人家共用一个水管,洗菜淘米要早早排队,每家厨房都放了个水缸,不想排队就用缸里的水。20多户人家一个公厕,男女厕所各有两个蹲坑,经常出现排队现象。

  1979年,妻子单位盖起了四层的楼房,乔工家在顶楼拥有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福利房。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对儿女,这套福利房给他们家带来了无尽的欣喜。

  1998年,乔工单位进行房改,他们花了5万多元买了一套11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住房,终于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如今,一对儿女已经成家立业,乔工夫妇也已经退休。乔工说,儿子的单位在新区,因此他想在新区买一套环境和设施都好一些的房子,安度晚年。

  喜看洛阳住房条件巨变

  昨日在市房管局资料室,记者看到一本铅印的《洛阳房地志》。资料管理员说,这本书现在已很难见到了,市房管局只有一本。

  让我们从房管局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志书的记载中,回顾一下洛阳住房建设发展情况。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洛阳市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城镇居民住宅随着经济繁荣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时期,政府住宅建设投资5757万元,占同期基本建设总投资的11.8%,共建居民住宅85.76万平方米,使涧西区形成了36个街坊群,拥有砖混结构住宅楼425幢,17150户职工家庭迁入新居。

  “五五”时期,全市住宅投资总额达1.1223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4.32%,比“二五”、“三五”、“四五”3个时期的总和还多出3019万元。这一时期,全市共新建住宅113.53万平方米,近3万户居民喜迁新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居民住房逐步向高层发展。上世纪80年代,洛阳出现了8层以上住宅楼,如西工区的9层楼,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的两幢14层住宅楼。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20层的高层住宅楼,如一拖的3幢20层住宅楼,并且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均走向多样化和新型化。住房结构朝着小居室、大客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和双阳台发展。

  1991年至2000年,我市完成了中州路老城段临街改造工程,建成了南新安街区、纱厂北路39号院、广州市场1号楼、体育场路15号院、唐宫西路18号院、图书馆街住宅小区等居民小区。截至2000年年底,房管系统综合开发住房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基本解决了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居民居住问题,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1.4平方米。

  “十五”期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4.82亿元,竣工各类商品房997.04万平方米。

  3种住房供应形式让百姓安居乐业

  截至去年底,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3种住房供应形式,已形成我市完整的住房供应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对于没有在单位买到房改房,又急需购房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购买经济适用房无疑是最佳的选择。目前我市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每平方米比一般商品房要低300元左右。

  我市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是定向建设,主要为了改善困难企业职工的居住条件,满足市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对房源的需求。

  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问题,我市于去年10月1日出台《洛阳市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的保障对象是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均住房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春节前夕,老城区莲花寺街60岁的盲人李全欣告别了住了几十年的临时搭建的低矮小屋,住进了50.6平方米的新房,成为我市第一位住进廉租房的市民。经市廉租住房管理领导小组核定的757户“双困”家庭,将陆续从房管部门领到政府发放的补贴。

  今年,我市的房地产投资将达到50亿元,施工面积力争达到700万平方米。广厦万间,将让洛阳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本报记者 孙梅芳 通讯员 杨新兴 实习生 王兰敏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