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江涛在观察中草药的生长情况。 |
| 农场主马江涛开着汽车穿梭在希望的田野上。 |
| 马江涛在管理利用现代科技种植的黏玉米。 |
| 王志忠夫妇在黄河滩里种下春天的希望。 |
| 袁晓利在网上查询树苗市场信息。 |
| 袁晓利忙碌并快乐着。 |
| 在田间地头小憩时,农场主们喜欢开玩笑,他们品味着劳动与创业的快乐。 |
| 马江涛要在黄河滩里刨出黄金。 |
|
编者按:在洛阳,有一群扎根基层干事业的大学生,他们每天都在忙碌中感受着“建功立业”的快乐。眼下,又到高校毕业生择业时。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495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选择此时做这组报道,旨在向大学生阐释“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观念,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启迪,在择业时能把自己的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人物档案:王志忠:29岁,1999年毕业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土木工程系。
袁晓利:30岁,2000年毕业于洛阳大学土木工程系。
马江涛:28岁,1999年函授大专毕业。
张亚鹃:28岁,2000年毕业于河南省农业学校。
他们,是一群年轻的大学生;
他们,是孟津黄河滩上的农场主;
他们,开着汽车种地,上网卖农产品,靠订单农业步步发展壮大。
在孟津县会盟镇铁炉村的黄河滩边,有两对夫妇,他们以种地为生,却种出了名堂。王志忠、袁晓利夫妇种了70多亩速生杨树苗,年收入5万多元。马江涛、张亚鹃夫妇种了150亩小麦、100亩黏玉米、100亩中草药、100亩速生杨,4000平方米双胞菇,年收入30多万元。
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他们在忙碌中收获了快乐,在黄河滩里刨出了金子。现在,两对夫妇在孟津黄河滩成了名人,今年春季播种的树苗和黏玉米已被订购一空,附近的农民不断前来取经学习。
大学生到乡下种地,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但王志忠认为,种地照样能种出名堂。2001年3月,王志忠与一批大学生一起,来到孟津县会盟镇黄河滩里创业。他们的事业在这里起步,爱情的种子也在此播下。由于有共同的追求,最终王志忠和袁晓利牵手,马江涛和张亚鹃结合。
第一次在黄河滩边见到马江涛和张亚鹃夫妇时,他们正开着一辆面包车往地里送培育好的小桐树苗和速生杨树苗。马江涛说,5月初正是种植树苗的季节,所有的树苗都是按照年初签订的订单来生产,雇了几十个农民还是人手不够。现在,他们每天早上6点赶到地里,午饭也是在地里吃。
经过几年的奋斗,在孟津黄河滩里创业的这些农场主取得了不少成绩。他们培育的速生杨、桐树在国内都属上乘品种。由于他们讲信用,加上价格合理,因此树苗很抢手。
为了掌握销售信息,马江涛和王志忠都买了电脑,家中装上了宽带,他们经常上网,查询各种树苗的信息,把树苗卖到了网上去。
由于马江涛的地多,种植品种多,他还购买了面包车方便农场的生产。现在,马江涛经常开着汽车穿梭在田间地头,管理着自己的450多亩农场。
王志忠、袁晓利说,他们的梦想是当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发展高科技生态观光农业,将来有一天通过网络把洛阳的农产品卖到国外去。
记 者 陈占举
见习记者 王振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