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不锈钢基料31259吨,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产销率100%,实现利润3800万元,缴纳税金1767万元。
这是洛阳永安特钢公司今年前4个月交出的“答卷”。对这家今年1月5日才注册登记、增资扩股前亏损长达31个月的企业来说,“答卷”无疑是令人满意的。
4月28日下午,参加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暨重点项目建设会议的代表在参观考察后,对“永安特钢现象”表示出浓厚兴趣,惊讶于企业短期内的凤凰涅 、浴火重生。
理顺机制 苦练内功
永安特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原洛钢集团。
受投资不足、管理不善、产品附加值低等诸多因素影响,曾经辉煌过的洛钢集团最终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尴尬境地。
2002年4月,经多方努力,安钢集团对洛钢部分有效资产进行重组,组建了洛阳安龙钢铁有限公司。此后,安龙公司引进安钢管理模式,完善经营机制,引进新技术,优化工艺配置,企业销售形势一度看好,并形成了年产50万吨特钢的能力。
但好景不长。随着国家对钢铁、水泥等行业实施宏观调控,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安龙公司,2005年11月再度歇业停产。
为挽救企业,市委、市政府支持公司吸纳民企资金,进行增资扩股。2006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下称永通特钢)、市国资委和安钢签订重组协议,企业更名为“洛阳永安特钢”,注册资金3.376亿元。
永安特钢成立后,从改革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在财务管理上,公司充分利用永通特钢在香港上市这一资本平台,统一调度、 有效使用流动资金。到目前为止,永通特钢共投资2亿余元用于设备和技术改造,为公司恢复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支撑。
在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上,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降低了采购费用;公司和永通特钢统一开拓市场,优化产品组合,满足不同客户要求,取得了“1+1>2”的效果。
在用人上,公司组建了精简高效的管理队伍,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针对之前企业原料、产品甚至设备部件丢失现象时有发生的状况,公司实行严格的进出厂制度,职工、车辆凭证出入,临时车辆、人员进出凭证当日有效,如果没有主管领导的签字,甚至连一车垃圾都拉不出去。如今,物资丢失现象基本得到了杜绝。
壮士断腕 果断转产
有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屡败阵的惨痛教训,公司痛定思痛,永安特钢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进行了壮士断腕般的抉择!
2006年10月公司恢复生产,用1个月时间,消化原有原料。2006年11月,依靠永通特钢的独特技术和资源优势,永安特钢毅然全面停产普通特钢,转产了公司首家推出的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镍铬合金不锈钢基料。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