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孟津县平乐镇刘坡村一户村民在田间抢收小麦。 记者 杜武 摄 |
|
小满十日满地黄。今年我市遭遇旱情,丘陵坡地小麦成熟较早,小满刚过,孟津、宜阳等县的旱地小麦已开始收割。
昨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邙山上的孟津县平乐镇刘坡村,眼前一片金黄麦浪。村边一大片位置较高的麦地里,两台收割机轰鸣,二三百亩麦子已被收割了一半,村民们正将一袋袋麦子抬上农用三轮车。我们在地头遇到了正忙着将麦子灌装入袋的该村40多岁的村民吕柳生和他的妻子田素萍。
问起今年的收成,吕柳生坦然说,从刚收割的情况看,每亩地减产50公斤到100公斤。吕柳生家里4口人,共有4亩多地。如此算来,今年麦子减产不少,但他似乎并不忧虑,边用手拨弄着塑料袋里的麦子,边为我们介绍起家里的情况。
吕柳生说,去年粮食丰产,家里余粮不少。一双儿女已经成人,儿子在白马寺附近一家工厂打工,每月都有收入;女儿正在市里学习化妆技术。家里虽有4亩多田地,但机械化收种让他和妻子足以轻松应对。4亩地的小麦用收割机不到半个小时就割完了,他和妻子只要将麦粒装进塑料袋,然后用机动三轮车拉回家就行了。所以,尽管麦收大忙,也没有让儿子、女儿回来帮忙。
每年农忙结束后,吕柳生便会在家乡附近打一些零工,每天也有三五十元收入。加上儿子每月的收入,吕家虽然不很富足,但生活还算殷实。仓里有粮,心里不慌。难怪面对小麦减产,夫妇二人脸上没有多少愁容。“这两年,国家对农民进行多项补贴,还免了农业税和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很多,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吕柳生说。
说话间已近中午,吕柳生将最后一袋小麦扛上三轮车。他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子,发动三轮车后回头说:“不跟你们说了,俺回去晒麦子了,忙完麦收还要出去干活呢!”
本报记者 周晓波 张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