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随着布票、肉票、粮票等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凭票供应的短缺经济时代宣告结束,国内媒体自豪地欢呼:中国百姓生活告别排队时代。
而今,我们渐渐发现,上学排队、买房排队、购车排队、生孩子排队、看病排队、就餐排队……短缺经济时代以排队为标志的现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否迎来了新排队时代?新排队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排队现象处处可见
恐怕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上银行、上学、看病、生孩子、就餐……都要面对排队,让人苦恼不已。
市某大医院妇产科大夫说,医院的产科病床一年中多数时间都爆满,有时不得不加床,经常有一些产妇提前订床。
上幼儿园、上学排队也是司空见惯。每到秋季开学前夕,教学质量名声在外的幼儿园、中小学门口被学生家长围得水泄不通。这些学校招生人数有限,家长们想方设法来为孩子争取名额。
想到一些特色饭店正点就餐,排队更是一项基本功。我市一些特色饭店常常爆满,一晚上能翻两三次台;一些风味小吃店,常常门前排起长龙。
银行门前的长龙阵也是时隐时现,让储户无奈地去习惯。
排队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新排队时代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从日常消费,到春节市场供应,人们都习惯了排队购买。今天,我们告别了短缺型经济,却又迎来了一个排队时代。
专家认为,新排队时代,与计划经济时的旧排队时代相比,有3个显著不同的特点:
一是新排队时代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反映出的是服务意识和服务状况。
比如说,在房地产市场,开发商的房源放量慢且少时,就会造成短期内供不应求的现象。实际上,从整体房源上看并不是供不应求。这表明,市场行为亟待规范,服务需要改进。
二是新排队时代反映的是资源结构需要优化问题。
例如汽车、医疗、幼儿教育、银行等行业出现了消费品短缺时代特有的现象——排队,实际上是工作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供需关系没有达到平衡,说明资源结构有待优化。
三是新排队时代渗透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后对消费层次需求的上升。
这一点,从就餐、生孩子、上学等,人们都想最好的至少是较好的,挤破头争取这些存量有限的优化资源上,可见一斑。
如何走出新排队时代
新排队时代的出现,以经济发展、收入增多、消费增大为前提。
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58.9亿元、547.9亿元,比年初增加143.6亿元、6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4.8亿元,增长15.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万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11.3%;居民消费指数上涨1.4%;人均储蓄突破万元……
这一系列数字表明,在我市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的作用正在显现,老百姓的囊中不再羞涩,对公共品的需求急剧增长,新排队时代的出现不可避免。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公共品的定义。一般认为,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或者说是指社会正常存在与发展所必需的,而个人又无力独自提供,必须由社会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公共机构负责组织提供的具有社会性的物品或服务。
通俗地说,人们为了买房、看病、银行理财而排队,并不是因为市场上没有房子或者银行都了关门,而是因为在这些领域资本垄断处于一种绝对优势地位。
对此,专家指出,新排队时代的出现,与社会的生产能力无关,因为无论从食品到家电的各个环节,我国都具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能力。这主要与社会资源的结构性失衡有关,尤其是在部分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环节上,人为地造成了供不应求,换言之,是在公共品的供应上存在量和质的不足。
应该指出的是,旧排队时代是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能力不足所致;今天的排队,则是生产和流通企业主观控制了供应的数量和节奏,人为地造成结构失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商家采取了“饥饿营销”等经营方式,意在把握市场销售的主动权。
如何走出新排队时代?专家提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对商家的经营策略造成的排队,采取引进竞争机制的办法,用竞争来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
第二,想方设法提高公共品供应能力。
毋庸讳言,现在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已经同公共品的供给短缺、低效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出资、引资、融资、筹资等方式,新建、扩建、改建学校、医院、经适房、公民休闲娱乐和健身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排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