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宜阳县的大蒜,其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可以说是历年最好的,但蒜薹每公斤只卖0.6元左右,大蒜初上市时每公斤0.56元,均为历年最低价。
农民纷纷抱怨“丰收”不“增收”。人们不禁要问,农民为何常常遭遇“丰收”不“增收”?
专家对蒜薹、大蒜销售难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要解决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丰收”不“增收”痼疾,必须着手解决4个问题:
第一,建立健全市场监测预警系统。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定期对农产品的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和生产成本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实施先兆预警,为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可以有效地从生产、运输、库存等多个环节进行调剂,避免出现菜价过高或过低等影响民生的情形。
国家农业部从2002年起着手在全国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与全国其他地市相比,我市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预警系统,这与洛阳在中部城市的地位不相称。
第二,加紧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宜阳几乎所有大蒜种植户都是自己想办法推销大蒜。销售的途径主要有:卖给外地来收购的商户,或卖给本地大蒜收购点,或自己拉到市场上销售。当地的大蒜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0家,但经过注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运行的只有十几家,且大多不规范。没有一个合格的合作经济组织,就很难在种植前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调查,作出市场需求预测,也很难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发挥主渠道作用。今年我市计划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0家,使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350家以上,另外,重点扶持完善50家有规模、有发展前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其起到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领头羊的作用。
第三,农民自身素质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有较大差距。
我市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经营能力,缺乏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对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大部分农民搞种植、养殖,仍然是盲目跟风,别人种啥自己种啥,不算风险账,不算种植成本。
蒜农周孝信说,去年种一亩大蒜,蒜薹和大蒜卖了1590元,减去购买蒜种和地膜500元、化肥144元,浇水100元,且不算劳力的话,净赚846元。但是,大部分蒜农不会这样算账。这就需要抓紧对农民进行相关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第四,地方部门应当率先适应市场熟悉市场。
很多乡镇干部认为,出现卖蒜难“是市场调节的作用,政府无能为力”。据了解,在大蒜种植初期,有关部门组织示范、引导、推广,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使农民大胆种植。但当出现销售难时,一些乡镇干部显得束手无策。
让人高兴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开始动脑筋帮助农民出主意,跑销路。因此,基层乡镇应当率先熟悉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农民适应市场。
让菜农“丰收”又“增收”,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本 报 记 者 王继辉
特约通讯员 韩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