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本报与市第九中学 将携手举办高招咨询会
敞开心扉说童年
我们的节日真开心
儿童教育呼唤“阳刚之气”
生活热线
新闻网广告
龙门石窟景区门票价格 调整听证会昨举行
万吨积压大蒜找到出路
东航推出“六一” 家庭优惠套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今天是“六一”,我们选取了城镇、农村的儿童还有成年人,请他们——
敞开心扉说童年
  编者按 无论城市、乡村,无论过去、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那么,城市、农村儿童的心愿都是什么?不同年代人的童年记忆有何差别?“心灵留守儿童”在想什么?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心中的话。

  城市六龄童:盼着和爸妈一起玩

  昨日上午,我们在王城路34号家属院见到了小熙熙,他今年6岁,上幼儿园大班。

  见到小熙熙时,他正在摆弄父母给他新买的玩具,欣赏爷爷奶奶给他买的新衣服。熙熙说:“我最想让爸爸妈妈多陪我玩儿。”

  熙熙的妈妈说,“六一”节年年过,年年买衣服、买玩具,还给零花钱,可是孩子还是不很高兴。

  熙熙的奶奶说,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啥也不缺。

  是啊,新世纪出生的城市孩子是不缺什么,可为什么不开心呢?

  熙熙的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难得带孩子去逛街、逛公园,更别说外出旅游了。

  幼儿教育专家说,“六一”是孩子们的圣诞节、春节,这一天他们可以得到很多礼物,但是,他们最企盼的是,父母陪自己一起度过这一天。然而,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儿童成了“心灵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陪伴他们度过童年。

  本报记者 王继辉

  外出务工青年:陪孩子寻找童趣

  “六一”前夕,远在上海务工的王伟峰赶回家乡伊川。他要和8岁的儿子、7岁的女儿一起过节,追寻童趣。

  33岁的王伟峰外出务工五六年了,儿时在农村过“六一”的情形还记忆犹新。

  王伟峰回忆说,在农村,每逢“六一”,往往是麦收时节。有一年“六一”,村小学举行拾麦穗比赛,同学们5人一组下地忙活,个个晒得汗流浃背也不肯休息,生怕小组落后。通过比赛,大家体会到了大人们的辛劳,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他说,过去,孩子们上山捉蚂蚱,下河逮泥鳅,爬树掏鸟窝……充满童趣。

  “农村孩子的童趣也在逐渐丧失。”王伟峰说,“这体现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以,我这次专门赶回家陪孩子过‘六一’,和他们一起追寻童趣。”     本报记者 李银刚

  城市小学生:只能理解父母

  昨日11时30分,放了学的小学生陆续涌出校门。

  景华路实验小学的吴柳乐手里拿了张奖状走在回家路上,她刚刚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谈及“六一”心愿,8岁的吴柳乐摇摇头说“没有”。怎么会没有呢?“反正有也不能实现。”“小不点儿”显出大人般的无奈。吴柳乐说,其实“六一”她很想和父母去公园玩,但爸妈上班都很忙。

  11岁的牛子伊是安徽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关于“六一”心愿的问题使她眼睛一亮:“这天我很想去游泳!”随即,她的眼神又暗淡下来,“可是不能去了,因为爸爸病了。”小女孩显得十分懂事,“没关系,等爸爸病好了,让他给我补过‘六一’。”

  本报记者 石蕴璞

  留守儿童:爹妈在外不容易

  12岁的小女孩周宁有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她和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周浩在汝阳县陶营乡东方实验学校读书已经两年多了。9年前,爸爸去深圳当了一名货车司机,3年后妈妈南下广州务工,姐弟俩就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们每两周回一次家。

  每次回外婆家,姐弟俩都抢着喂猪、做饭、扫地……忙完了家务,姐弟俩会拨通妈妈的电话,倾诉思念。“学校伙食还不错,老师也挺关心我们……”姐弟俩从不把自己的困难说出来。

  小周浩跟着妈妈在广州呆过两年,他还记得,每到“六一”,就算再忙,妈妈也会抽出时间带他逛一逛儿童乐园,给他买一套新衣服。

  “过‘六一’,我们不要礼物,爹妈在外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姐弟俩异口同声地说。

  本报见习记者 邓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