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南宁5月31日专电 (记者 何丰伦 孟昭丽)记者近日在广西、福建等地采访时发现,不少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纷纷选择在“六一”当天表演节目,目的是为了与各级领导搞好关系,许多学校“儿童节”变成了“劳动节”,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不堪重负。
学生家长:参加模特步表演,排练一月多
兰州市家长马季群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最近孙女过得太累了,心疼不已。他说,孙女所在的小学组织了一个大型舞蹈,为的是参加“儿童节”前后当地举办的儿童表演节目比赛,最近10多天,几乎每天都要从下午5点一直排练到晚上7点。
福州市民营企业家严峻峰告诉记者,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早早搭起舞台,就是为“六一”做准备。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儿子只参加走模特步表演,却已经排练了一个多月。
严峻峰说:“不参加表演的更累,全都要在台下观看演出。”
示范效应:“儿童节”变成“劳动节”
记者在广西南宁、桂林、柳州和福建福州等地采访时发现,不少幼儿园、中小学校组织各式各样的儿童节“文艺汇演”,老师们普遍认为,这是为了给“六一”儿童节增加节日氛围,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不过,接受采访的学生家长对这种情况并不认同。南宁市一所名牌幼儿园的学生家长廖晓菊说:“儿童节就应该尊重儿童的选择,现在却成了指令性计划,要求小孩必须到场,主要目的是给各级领导表演节目,让领导显示多么‘关心’下一代。”
记者在福州、南宁采访时看到一些幼儿园的节目清单,少的有7~8个节目,多的甚至有10多个节目。一场表演下来,少说也要1个小时,长的甚至要近2个小时。
南宁市一所幼儿园的老师陈瑾说:“所有的幼儿园都搞活动,不搞一些活动,不请一些省级领导、厅级领导或者城区领导,就显示不出幼儿园或学校的影响力,也没法通过这种渠道与领导搞好关系。趁着‘六一’儿童节搞活动也是为今后招生、评估、财政拨款、老师提拔升迁打基础。”
常年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学生家长徐岸究用“儿童节成为儿童劳动节”来描述这种变化。他说:“省级领导活动配备大学生礼仪队,厅级领导活动必见中学生仪仗队,城区领导至少也要看看幼儿园的表演。形式主义甚至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
成为学校自我展示的道具,对孩子们不公平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幼儿教育专家、社会心理学家均对这一情况表示忧虑。
社会学工作者沈冯娟认为,如今一些学校流行以各种形式庆祝“六一”儿童节,甚至一些领导还会到现场观摩,孩子们成了学校展示自己的道具,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