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1日电 (记者 张忠霞)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约有2660万名,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翻两番,突破1亿。
据美国媒体11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届预防痴呆国际会议上报告说,照目前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全球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数量将达到1.06亿,即大约每8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其中超过40%为晚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研究认为,人口稠密的亚洲地区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亚洲目前约有1260万名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而到2050年,预计亚洲地区的患者人数将达到6280万。
美国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副主席威廉·蒂斯说,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增长速度“令人吃惊”。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早老性痴呆症成为21世纪人类要应对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新闻背景
机体衰老进程与早老性痴呆症
早老性痴呆症又名阿尔茨海默氏症,多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科学家已发现,大脑中贝塔淀粉样蛋白大量积聚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实际上,所有的脑细胞都生成贝塔淀粉样蛋白,但只有在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这种有害蛋白质才会积聚起来。
贝塔淀粉样蛋白如何积累是长期困扰研究人员的难题。美国加州索尔克研究所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认为,早老性痴呆症可能与机体衰老进程有关,他们曾于2006年用蛔虫作为研究模型说明了其中的机理。
研究人员说,人到70岁以后,体内细胞尤其是脑细胞开始衰老,可以把贝塔淀粉样蛋白分解的“HSF-1”蛋白质与另一种可将其合成为“良性”团块的“DAF-16”蛋白质生成明显减少,导致脑组织内贝塔淀粉样蛋白积聚成“恶性”团块,阻断脑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痴呆症状也逐渐出现。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