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亚武)精心磨制的石斧、石铲,穿了孔的石镰、石刀(图①),带有各种纹饰的陶器(图②),用于装饰的石环、陶环,人曾经食用过的成筐的河螺……这是记者昨日在市文物工作队看到的一批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器物。
今年2月至6月,为配合亚洲啤酒有限公司改扩建工程,市文物工作队对位于新区庞屯村附近的一处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仰韶至龙山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发掘面积达2600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器物数百件。据悉,这是我市在市区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朱亮介绍,近几年,我市文物部门在配合新区建设中陆续发掘了矬李、王圪垱、庞屯等数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如今的新区就有人居住,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方乐土。
考古发掘显示,庞屯新石器时代遗址依山面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人类居住。考古工作者共在2600平方米的面积内发掘出80座灰坑和2座烧窑(图③),其中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灰坑仅有3座,其他均属龙山文化时期。
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灰坑有圆形和袋形,而且越往后期,灰坑的体量越大,堆积层越厚,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其中一些龙山晚期的灰坑直径达到2米至3米,堪称巨大。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灰坑应该有多种用途,以储藏为主,也有用来居住或做他用的。
新石器时代器物多出土于这些灰坑中,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包括石斧、石铲、石刀等农业工具,石锛、石凿、石刀、研磨石器、敲砸器等加工工具,骨镞、弹丸等渔猎工具和陶纺轮等纺织工具。
考古人员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其中绝大部分为猪骨。同时,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个别大型食肉类动物和鹿类的骨骼。
庞屯遗址中未见二里头新石器文化遗存,而距庞屯遗址东约1.5公里的矬李遗址则为龙山至二里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人员推测,这两处遗址应该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可能是随着庞屯遗址人口的不断膨胀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离开庞屯遗址,向东迁移至矬李遗址生活。因此,专家认为,庞屯遗址的发现,为人们了解河洛地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面貌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这处工地上发掘出138座战国、晋、唐、宋等时期的古墓葬。
本报记者 赵茂平 杜武 摄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6000年至5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我省的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龙山文化是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系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4350年至3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