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周四上午,郭福君都会准时坐诊口腔科专家门诊,迎候病人。
作为我市口腔医学界的领军人物,他担任了洛阳市口腔医学会主任委员、河科大一附院口腔科主任、河科大临床医学院口腔教研室主任等诸多职务。虽然诊疗、教学、科研任务十分繁重,但他始终坚持认真对待。
这种信念,是郭福君在1977年的高考中树立起来的。51岁的郭福君感慨地说,30年来,这种人生信念一直伴随着他,支撑他一次又一次取得成功,踏实地走到今天。
高考两天树立信念
1977年,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郭福君还是涧西一家小工具厂的工人。在众多亲友、师长的鼓励下,他满怀信心地报了名。随后的时间,郭福君钻进书山,起早贪黑,刻苦复习……
高考第一天,父亲早早地起床煎了一碗荷包蛋。吃着香喷喷的荷包蛋,郭福君心里想着父辈的希望、自己的勤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那一刻,他信心倍增。
第一天的考试很快结束了,郭福君却丧失了信心,因为,试卷上的许多题目他平时见都没见过。一天的考试几乎全是在紧张和不安中度过的——他考砸了。走出考点,郭福君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爸、妈,我想放弃明天的考试!”听到儿子泄气的话语,父母并没有指责,而是在晚饭后坦诚地和儿子谈心,劝他“坚持到底”。
第二天,郭福君放下思想包袱,一身轻松地进了考场,居然考得很不错。“我的人生信念正是在高考两天的对比中树立起来的。”郭福君说。他的命运,也在高考两天内悄悄转变。
榜上有名狂喜不已
两个月后的一天上午,郭福君把电话打到市高招办,怯生生地问:“听说第一批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有我没我?”
接电话的女同志不禁笑了起来:“这位同学,你得说出姓名,我才能查询啊!”
郭福君这才感到刚才说话太唐突,立即道歉并报了姓名。随即,电话听筒里传来纸页翻动的“沙沙”声……
“有,有啊!”几秒钟后,那位女同志高兴地回答。
郭福君激动得忘了向那位女同志致谢,撂下电话,振臂高呼一声,立刻在景华路上狂奔起来,不顾路人向他投来不解的目光。他快速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
“你问清楚了没有?”父母听到消息后难以置信。这时,郭福君才平静下来,心里犯起嘀咕:我第一天考砸了,还能被录取?
为了弄清楚,他当天下午骑自行车来到市高招办查询。
听到工作人员念出“郭福君,本科,湖北医学院口腔系”的通知内容时,郭福君再次激动起来,撒腿就往外跑。跑了一会儿,他才想起自行车忘在了市高招办的楼前,又赶紧跑回去骑车。
河南考生成绩最优秀
郭福君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也梦想着当一名医生。所以,当年郭福君报的志愿全是省内的医学院校,并同意在医学院校之间调剂。那么,他是如何被录取到外省院校的呢?
1978年春节过后,郭福君高高兴兴地到学校报到,辅导员老师告诉他,他考了240多分,成绩优异,各个医学院校争着要,湖北医学院想尽一切办法才把他“抢”到手。
郭福君所在班级的同学来自河南、湖北、广西等中南六省、区,同学们把6个省、区的高考试卷(当时由各省区市自己出题)放在一起比较,结果发现河南的考题难度最大,换句话说,同等分数的考生成绩中,河南的考生成绩最好。
郭福君说,河南考生多,考大学困难的现象持续到现在。近几年,省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北京等地推介河南考生,全国高校在河南招生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希望河南考生今后有更多上大学机会。 本报记者 李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