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前日上午,清脆的童音在西工区芳林路小学响起,“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汇报演出”在这里举行。
《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等传统古诗文被学生们通过相声、舞蹈、游戏等形式演绎出来,置身其中,记者仿佛重新接受了一次古典文化的熏陶。
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旨。经典诵读真的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吗?看演出的家长们给出肯定的答复。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大学》、《论语》这些典籍,尽管孩子现在对其中的含义还没有深入地了解,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认为,学习经典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对此很好的回答。
记者了解到,为把“经典诵读工程”开展好,学校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欣赏;学生上午一到校即进教室开始诵读;下午学生一进教室就开始练字,做诗文卡等。此外,学校对诵读活动还实行考级制,会背30篇诗词、《三字经》半部的被称作“蒙童”,再向上有“小学士”、“小硕士”等。
校长秦建华告诉记者,诵读活动一启动,很多家长积极响应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诵读……“我们的原则是‘诵读为主,不求甚解’,实际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儿童读经趋向两极分化
据了解,所谓儿童读经,就是一种主张在3岁~13岁的儿童中长期开展的以古代经典诗文诵读为主的教育。在前日的汇报演出上,看到芳林路小学的孩子们朗诵着大量的中华古诗文,不少前来参观的其他小学的老师和领导纷纷伸出大拇指。但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历经近7年的古诗文诵读活动目前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多数学校已经放弃。
没有固定的教材是导致不少学校放弃的原因之一。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市场上出现的经典诗文版本很多,学校无法统一,又不能强制学校集体购买,因此无法将此作为一项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
此外,社会上不断出现的质疑声音也使不少学校不再坚持。西工区另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儿童读经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很多社会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采取不求甚解的填鸭式强灌,会破坏孩子的好学心,有害无益。还有学者认为,诵读经书是“开倒车”,这种推广活动会使孩子受到传统文化的禁锢,接受的是封建思想的残余。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读经活动在我市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开展。
儿童读经,坚持还是放弃?
支持者正想方设法坚持,反对者不断质疑。那么,儿童读经到底该坚持还是该放弃呢?
西工区教育局教研室书记石红卫认为,0岁~13岁是人记忆力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古人讲“三岁定终身”,少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纯正善良人格的养成,而培养孩子人格道德和智能提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孩子读诵经典。让孩子每天诵读20分钟~30分钟,坚持3年就能背诵10万字经典。小时能背,终生难忘,更重要的是,文化熏陶、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经典中,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自然也是一种极好的素质教育。
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背诵是学习认识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让儿童读些经典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是提高他们的素质非常重要的举措。西方孩子从小就读《荷马史诗》,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国少年儿童,为什么就要全盘抛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呢?
在采访中,许多老师和家长表示,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该被忘记。即使今天,孔孟之道也依然在我们的道德规范中延续。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许多那个时代的糟粕,如男尊女卑等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男女平等严重对立。关键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给孩子作专门的讲解,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