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今日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过了今天,太阳走过黄经90°,太阳直射点也要从北回归线向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缩短了。因此,民谚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以后虽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但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辐射的热量多,气温仍继续升高,因此,人们说“热在三伏”。
农谚说“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靠天吃饭的劳动人民自古就对夏至很重视,远在中秋、重阳两个大节出现以前,人们就已开始过夏至了。
夏至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处在梅雨期,往往出现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的降雨,易形成洪涝灾害,应注意加强防汛。
由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夏至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所以人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更是巧妙地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名句。
本报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