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在1937
陈尔生:九人离家四人归
裴增年:小皮匠参军打鬼子
刘宗耀: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7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处在中原的洛阳从此走到抗战第一线。请看——
洛阳在1937
本报记者 王继辉
    编者按:明日,值“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应该忘却这个惨痛的日子。本报今日刊出一组报道,向您介绍“七七事变”发生时洛阳的形势和3位现生活在洛阳的老八路眼中的“七七事变”。

  1938年豫西特委、洛阳中心县委旧址(现诸葛镇梁村)

  乡亲们背井离乡

  (资料图片)

  当洛阳跨入1937年的门槛时,已经能够感到战争的阴影缓缓移来。

  经济发展被迫中断

  1937年,洛阳城市人口9万余人,经济正处在恢复发展期。

  刚刚过了元旦,洛阳市民就从一批行色匆匆的外籍侨民身上看到了战争的气氛。

  这是来自西安的外籍侨民,因为担心中日战争爆发,开始撤离,途经洛阳。

  历史如果能够假设的话,我们想,没有“七七事变”,洛阳可能会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摆脱自清初以来的小县城地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洛阳当时的“行都”地位。

  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日军突然进攻上海,以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就范。南京政府决定迁都洛阳。31日,国民政府、中央党部1000多人乘增发火车到达洛阳。2月3日,蒋介石抵达洛阳。

  到洛后,国民政府驻原河南府衙门(今老城青年宫一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住西工公馆街;中央党部驻西工兵营吴佩孚司令部旧址;蒋介石和军事委员会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院内;汪精卫和行政院驻河洛图书馆。

  3月初,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定洛阳为行都,以西安为陪都。5月起至年底,蒋介石和各机关陆续迁回南京。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返回南京前,在洛阳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上,对行都建设作出决议,包括筹建洛阳电厂,修建伊河、洛河大桥等。

  国民政府迁洛后,洛阳火车站增开1次、2次特快列车,来往于洛阳、浦口间;增开洛阳至开封的3次、4次特快;设立市区电话;将上海国际电台迁洛,改为第二国际电台。这些措施,使洛阳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建设序幕拉开。

  1937年8月,在原隋唐天津桥上游7米处修建的洛河桥(又名“林森桥”)建成;1937年7月,位于今龙门大桥位置的伊河龙门“中正桥”建成。

  1945年5月,两座大桥在日寇入侵洛阳时被炸毁,至今,“林森桥”残存的桥墩犹在。

  当年的建设成就还有:2月1日,洛阳至南昌长途电话开通;7月,东北体育场建成。

  史载,从1932年5月到1937年7月,洛阳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

  1932年12月,中央救灾委员会拨款11万元,筑成南关洛河大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二台在洛阳开播;英商在洛建立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开展人寿保险。

  1933年9月,杭州航空学校迁洛,改名洛阳航空学校;12月,开始使用西门子磁石电话交换机。

  1934年4月,西小屯电厂动工兴建,1935年5月建成发电,装机一组,容量500千瓦,年发电35万度;5月1日,欧亚航空公司开辟由北京经太原、洛阳、汉口、长沙等地飞达广州的航线;12月,扩建西工飞机场;开办华中电影院、西北电影院。

  洛阳人的经济建设之梦被日寇的铁蹄踏碎。1937年8月后,洛阳各项建设被迫中断。

  “七七事变”很快传到洛阳

  “七七事变”爆发时,整个局势还不明朗。此前,日寇在华北多次制造过地方性的武装挑衅事件。“七七事变”究竟是一次地方事件,还是日寇对华发动全面军事进攻的开始?各方意见不一。

  7月8日,“七七事变”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判断是全面抗战的开始。当天,中共中央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国民党也在进行抵抗侵略的准备,但仍希望把“七七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

  作为国民政府的“行都”,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要人频频莅临,洛阳当时是信息传播最快的地区之一。

  综合有关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洛阳人获得“七七事变”消息主要有4条途径:

  一是报纸。据当年健在的老人回忆,1937年7月9日前后,当时的《洛阳日报》、《河洛日报》都刊登了“七七事变”的消息,但没有使用“事变”的字眼,“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的提法是过了一个多月后,在报纸上、广播中才陆续出现的。

  二是广播。当时国民政府的广播电台在7月8日前后播出了“七七事变”、中日军队交火、29军抗战的消息。

  三是小道消息。今年90岁高龄的洛阳一中原校医李养吾先生说,当时兵荒马乱,各种小道消息很多。他当时上中学,直到一个月后,才从报纸、广播中得知事情真相。

  四是学生宣传。洛阳中学、洛阳师范等学校的学生在1935年12月28日就组织3000多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上街游行,其中1000余名学生到火车站集体卧轨,要求到南京国民政府请愿。这些爱国学生在获悉“七七事变”消息后,义愤填膺,自发到街头宣传抗日。

  走到抗战一线

  局势发展的转折点是在7月17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7月18日,延安召开大会,毛泽东到会演讲。“演讲激昂,听众均摩拳擦掌,热血沸腾,愿赴抗日战场,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30日,北平、天津相继陷落,使中国失去华北与中国西北部的最重要屏障。接着,日军沿平汉、平绥、津浦三条铁路作扇形推进,向华北地区展开大规模进攻。

  8月22日,蒋介石正式宣布朱德、彭德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副总指挥。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副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8月30日,红军主力师改编完毕。9月2日,陆续从山西开赴华北前线。9月25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洛阳的抗日活动在7月17日后很快达到高潮。

  7月下旬,红十字会洛阳分会会长于仲雅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并组织了防空救护队和战地医疗队,负责洛阳防空、防毒、救护工作。

  李养吾老先生眼睛明亮,声若洪钟,但听力不行,在寇北辰先生的帮助下,打着手势向他请教当年的情况。回忆起当年参加防空医疗队的事情,李养吾仍唏嘘不已。

  老人清楚地记得:1937年11月24日,洛阳第一次遭到日寇飞机轰炸。今洛阳东站一带遭到轰炸,日机还在北关投下炸弹2枚,炸死居民多人,炸毁民房数间。“当时的景象真惨啊!孩子大人都哭,无家可归。”

  抗战期间,日寇共出动飞机469架,轰炸洛阳19次,投弹635枚,炸毁房屋1600多间,炸死520人。

  7月,孟津、伊阳(今汝阳)成立抗敌后援会;孟津民众将捐献的鞋袜送交军营,大批废铜、铁送交国民党党部,用来制造武器。

  8月,80余名省立洛阳初级学校师生到全市各校、各阶层串联,组织“洛阳各界妇女抗日救国会”,洛中校长周勤学任主席,以青年女学生为骨干,举办妇女识字班,进行募捐,召开抗日座谈会,慰问伤员。

  9月,中共豫西临时工作委员会改为豫西特委,吴纯甫任书记,下辖18个县委,开始公开组织抗日救亡活动。

  9月8日,上海救亡演出一队、二队,在洪琛、冼星海、贺绿汀等率领下来到洛阳,进行了为期20天的抗日宣传活动。

  9月18日,洛阳举行纪念“九一八”救亡游行大会。

  1937年8月开始,洛阳人踊跃参军、支军,勇往抗日前线。

  当时的洛阳驻军是参加长城抗战后调防洛阳休整的国民革命军25师,师长关麟征是陕西户县人。

  9月,刚刚升任军长的关麟征带领第二师(师长郑洞国)、第二十五师(师长张耀明)从陇海铁路辗转至平汉路北段,参加保定战役、漳河战役,洛阳民众列队欢送。

  关麟征部不负众望,在漳河南岸与敌激战数日,迫使日军向漳河北岸邯郸、武安一带败退;在台儿庄战役中,担任主攻的五十二军重创日寇,敌酋坂垣征四郎说:“关麟征的1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10个军。”战后,关麟征被誉为“关铁拳”。

  1938年6月,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从郑州迁洛,洛阳成为抗战第一线。

  河洛自古多豪杰。

  近日,我们翻阅《阵中时报》1939年10月11日的一则消息《洛阳民众举行国庆游行活动》,照片上人们傲视敌寇的表情,让我们由衷钦佩前辈们的信心和乐观。

  1944年5月的洛阳保卫战撼天动地。国民党第15军64师、65师和第14军94师,共1.8万人,在伊川人武庭麟率领下,与5万日军浴血奋战21天,最终仅2000余人突围。

  抗战8年,洛阳共有5万多军民为最后胜利献出生命。

  相关链接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这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抗击日本的唯一战场,抗击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的主战场,抗击着半数以上的日本陆军。

  据日方统计,日军在战争中共死伤195万人,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伤133万人,占伤亡总数的70%。

  中国军民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共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80多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伤亡总数的2/5;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折合1000亿美元以上。

  美军在对日作战中伤亡32万余人,苏军伤亡3.2万余人。         (邓超)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