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12时10分,记者经过玻璃厂路与中州路交叉口东50米处,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位倒在地上的白发老太太,焦灼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后得知,这位老人已83岁。当日,她乘坐车号为豫C22340的公交车,在车辆急刹车时从座位上跌到地板上,不能动弹。
老人的亲属非常不满。他们说,事故发生后,司机对老人漠不关心,竟然以“事故已经报给保险公司”为由,让他们自己救护老人。
约20分钟后,家属联系到车辆,将老人从地上抬到车上,送往医院救护。
交警前来询问情况时,公交车司机解释说,当时一辆小轿车突然斜插过来,自己只好紧急刹车,不想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事故发生后,乘客、家属的态度各不相同。
多数乘客为受伤老人鸣不平。他们认为,公交车行驶速度太快,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势必会造成乘客受伤。
也有一些乘客不以为然。他们说,公交车本来行驶速度普遍偏低,现在有关部门出台“公交优先”措施,目的就在于提高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如果公交车为了个别乘客的利益放慢速度,就会损害其他乘客的利益。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老人防护能力差,如何解决老人乘坐公交车的安全问题?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交警和乘客,综合各方面意见,如果从四个方面入手,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公交车在设立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同时,应当在这些座位上添加安全带,提醒相关乘客注意安全,降低风险。
第二,老年人,特别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乘坐公交时,家人应当陪伴左右,防止老人独乘独坐。如果因为乘客较多不能坐在一起,陪护人员应当护卫在老人左右,提醒老人抓紧把手,避免出现意外。
第三,司机应谨慎驾驶。由于城市交通经常堵塞,公交车司机有时为了抢时间把车开得比较快,但老人乘车常常在上下班高峰后、节假日期间,司机应适当控制行车速度,不抢不争,确保安全第一。
第四,强调人文服务。一些乘客反映,现在机动车辆保险种类齐全,一旦发生事故,司机就把责任推给交警和保险部门,特别是公交司机,通常连行车证都不带。如果司乘人员以人为本,搞好服务,这类事故就会避免,即使发生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从一定程度上说,公交车的服务状况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一位中年乘客说得好:谁家都有老人,必须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建设“和谐公交”。
本报记者 王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