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今年高招录取工作已于昨日正式启动。市高招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招生录取阶段,五花八门的招生骗局也将“粉墨登场”。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抓住部分考生及家长求学心切、不了解相关政策的弱点,打着 “内部招生”、“计划外招生”等招牌行骗,更有甚者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骗取钱财。
市高招办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根据实际成绩,理性选择求学之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误入“招生陷阱”,落得学业、钱财两头空。
招生骗子有哪些惯用手段
招生骗子惯用的手段有哪些?市高招办根据历年收集到的情况提醒考生和家长警惕以下骗术:
一是打着“内部”旗号糊弄人。一些招生骗子吹嘘掌握定向招生计划、高校扩招名额、学校内部指标、自主招生指标等,谎称考生只要交钱,即使分数不够也可通过 “运作”进入大学。
二是根据成绩和所报志愿,考生本来可以被正常录取,但骗子吹嘘自己比考生家长消息灵通,编造情节,威胁考生家长说考生可能会被别人“挤掉”,要家长拿钱来“疏通关系”。
三是故意混淆普通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文凭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自学考试助学班、远程网络教育班,或宣传“专本连读”,宣称达不到本科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可在交纳高额费用后录取到专科学习,一年后包你转入本科学习,毕业后的文凭、待遇与正式本科生完全相同。
四是直接伪造录取审批手续和录取通知书,待学生入校发现上当时,骗子早已逃之夭夭。
五是带考生及家长查看所谓的招生场所。一些骗子在外地租用招待所或商用写字楼,对考生及家长声称是招生场所,借机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招生骗子如何“金蝉脱壳”
招生骗子拍着胸脯的 “许诺”,指天为誓的“誓言”往往使不熟悉招生政策的考生家长落入圈套,心甘情愿地将钱财交给骗子。然而,一旦钱财到手,骗子们必定会想出种种办法脱身。
据市公安部门掌握的情况,近年来发生在我市的招生骗局通常以以下方式“结束”:一是卷钱走人,留下的联系电话突然成了空号,住所和所谓办公的地方也人去屋空;二是拿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的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家长;三是私刻公章,伪造录取审批表和录取通知书欺骗考生;四是谎称考生分数低,为保险起见不能立即办理,让考生回家耐心等待,有的考生因过分相信骗子,竟然会等上四五个月;五是谎称考生交的钱已作为活动经费花光或是交给了招办和高校的人。
了解招生政策,谨防上当受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当受骗者多是那些对招生政策了解不够的家长。市高招办负责人提醒考生家长,掌握准确的招生政策和信息,及时与正规的招生部门联系或咨询,是可以避免陷入招生骗局的。
考生和家长必须认识到这几点:一是任何正规高校的招生工作不会以委托中介或个人的方式进行,省招生办公室是我省高校招生工作唯一的办事机构,所有高校的学历教育招生,都必须经省招办办理录取手续。二是高校招生收费项目和标准均经省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所有费用应由考生直接向学校交纳,高校不得指名录取学生,不得向考生乱收费。三是所有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选拔录取考生等各种特殊类型的考生资格事先须经公示,录取后均会在各省招办和高校招生信息网上公示。四是不存在计划外的所谓“内部指标”。五是高校招生计划的调整,包括录取期间增加的招生计划,均须经省有关部门批准,由高校与省招办在网上公布,并严格按程序办理有关手续。高校增加招生计划,必须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不得降低录取标准。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记住,一旦对录取结果有疑问,要及时通过省招办公布的正规咨询渠道核实。
本报记者 李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