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走进家园看问题
新思路带来跨越式发展
今日,高考考生可补报提前批志愿
仍有苍蝇成群 垃圾随处可见
“名师大讲堂”本周四开讲
5种饮品 蛋白质含量偏低
我市未发现 甲氨喋呤流入市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7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200多封来信、200多条短信,读者踊跃参与查找“问题村庄”、“问题社区”,推荐“优秀村庄”、“优秀社区”活动。昨日,本报记者对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村庄和社区进行暗访——
走进家园看问题
洛龙区白马寺镇半个店村垃圾遍地。记者 石蕴璞 摄

  不通自来水 旱厕比肩立

  村庄位置:洛龙区白马寺镇半个店村,白马寺立交桥东南约300米

  反映问题:村内道路两旁堆满垃圾,各家门前摆放杂物;村内旱厕林立,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养猪场紧挨居民区,破坏水源。

  现场调查:过东花坛向东约5公里进入一条向南小径,车行5分钟后,进入村庄。

  由于该村以种菜、卖菜为主,村里路旁房边随处可见捆扎放置的大棚竹条。道路两旁垃圾成堆的现象比较严重。村内路口、房后大多堆有生活垃圾,村民反映长期无人清理;村内空地荒草丛生,有半人高,其间散布着一堆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蚊蝇乱飞,发出阵阵恶臭;靠近田地的路边也不时可见堆放在荒草之中的建筑垃圾。

  在村里,每隔几米就可见一个旱厕,气味刺鼻。虽然大部分旱厕出粪口被覆盖,但仍能见到便池内蛆虫乱爬。村东通向养猪场的一段道路非常脏,居民门前杂草丛生,路边长期沉积的污水已经发绿、发黑,路面有粪便。村东七八个院子连在一起,里面是养猪场,距离十几米远就让人不禁掩鼻,从院内通向院外的污水渠内的水黏稠黑绿,上面漂着少量泡沫和大量小虫。污水渠的尽头是一个小方池,池旁边地上有一大片黑乎乎的污物。

  村民说,村里至今没有通自来水,家家户户只好自打水井,越打越深,花费也越来越大。走遍全村,我们没有发现村里有或明或暗的排水渠,更不用提排水渠硬化、加盖封闭。一位村民说,有时自家井水受污染无法饮用,只好到别处去运水。 本报记者 石蕴璞

  烟气加噪音 居民不堪扰

  社区位置:宜阳县城步行街周边

  反映问题:烧烤烟雾多,歌舞噪音大。

  现场调查:宜阳县城步行街北口连着东西走向的滨河东路,这里垂柳依依,环境优美,但街口台阶护栏上,却出现多处黑色“办证”小广告,大煞风景。街口外的彩色人行道砖上油渍斑斑,树穴内有很多餐巾纸团和烟头,附近居民说,这都是露天烧烤惹的“祸”。

  居民们说,步行街北口为城关镇红旗路办事处辖区,是县城露天烧烤较为集中的地点。每天一到傍晚,五六家烧烤摊就在这里摆开阵势,桌子、凳子、炉子等占满人行道,食客们猜拳声不断,有些人乱扔烟头、纸团,甚至在路边小便。这些烧烤摊经常经营到深夜,烤肉时散发出的气味四处飘散,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令人烦心的还有步行街北口的乐曲声。每天清晨,乐曲声就“侵入”大家的梦乡。居民们说,跳舞、唱歌本无可厚非,但附近不少人要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清晨,大功率的音箱就响了起来,噪音让很多人休息不好。

  滨河东路北侧护坡绿化丛中,夹杂着许多纸片、塑料袋等零碎垃圾。两辆汽车醒目地停在步行街上,一些自行车、摩托车也随意停放在沿街店面门前。街道北端的游廊柱子上拴着绳子,上面晾晒着衣服、床单等物品,这些都与步行街的环境极不谐调。

  本报记者 李银刚

  村民行路难 村貌真叫差

  村庄位置:孟津县小浪底镇小庙护村,镇政府北不足2公里处

  反映问题:道路雨天坎坷难行,村容村貌差。

  现场调查:真不敢想象,小庙护村离镇政府仅1.5公里远,进村道路却坎坷难行,村中没有一条硬化道路。

  昨日,我们从小浪底镇政府附近的一条土路驱车进村,刚走了200多米,“桑塔纳”就不得不停下来——道路泥泞不堪,碎砖头、乱石头挤占路面。

  没办法,记者只好搭乘一辆摩托车。车手提醒记者:“抓牢了,别被甩下来。今天你运气不错,如遇下雨天,啥车都进不去,只能穿胶鞋、打赤脚进出。”

  摩托车左摇右晃,终于行到村头,三四堆垃圾一下子扑入眼帘。记者在村里走了一圈,只见家家门前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土路,杂物胡乱堆积在门口,不时可见横流的污水,一个个旱厕散发着难闻的臭气,令人掩鼻。在通往村庄另一头的村小学的路上,摩托车两次栽倒在泥地里。

  一位村民说,村里村外道路下雨天泥泞不堪,大人走着都困难,有些孩子不得不旷课。晴天道路崎岖不平,车辆进出很难。由于收购难,同样等级的小麦,庙护村比邻村“每半公斤低两三分钱”。

  据了解,小庙护村属于庙护行政村,庙护村委所在地被村民习惯性称为大庙护村。

  一条从小浪底镇通往李家岭村的公路经过大庙护村东头,车辆一进村,我们发现只有一条通往村小学的200多米长的水泥路能行车,其他路都是土路,泥泞、坑洼,车辆走不成。

  在村里走走,感觉又脏又乱。房前屋后处处可见旱厕、垃圾、杂草、污泥、污水,找不到公厕、文化大院,沼气池只见到两座。        本报记者 王继辉

  旱厕未改好 臭气人难耐

  社区位置:金家街社区,瀍河回族区北窑办事处

  反映问题:旱厕改造不彻底,臭气熏天。

  现场调查:关闭所有门窗,在金家街社区和顺街居民方先生家的客厅里,依然能闻到浓重的臭气。臭气是从距大门一米处的公共厕所里飘过来的。公厕里污秽满地,苍蝇乱飞,臭气熏天,一个白色水箱挂在墙壁上,底下却没有安装送水的水管。

  与和顺街的公厕一样,金家街社区乐善街、金家街的公厕卫生状况都很差:送水管道放不出水,水箱被闲置,苍蝇成群,粪便成堆,不得不每隔数天把粪便往外清理一次。

  方先生说,以前因为许多住户家都没有厕所,社区里建了好几个公厕。2005年,社区开始集中进行旱厕改造。公厕里安装了水管和水箱,居民们满心欢喜。可不久,居民们发现了问题:好几个公厕内的水管流不出水,冲厕所的水箱成了摆设,公厕又回到了“旱厕时代”。

  肮脏的厕所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居民们不敢往外搁食物、晾被褥。方先生说,他家里一年四季都充斥着臭气,“客人来家里,我都不好意思。”他无奈地表示,因为实在难熬,他甚至动了把房子卖掉的念头。

  虽然深受其害,方先生却不赞成把这个公厕拆掉。“现在每天还有许多居民来公厕方便,如果拆掉了大家都没地方上厕所了。”他希望能把公厕改造成符合标准、经常有人管理的真正的水冲厕所,那时候大家真的都“方便”了。

  本报见习记者 邓超

  环境虽宜人 狗患成公害

  社区位置:吉利区河阳新村社区

  反映问题:社区内养狗成患,各种宠物狗随地便溺、践踏绿化带,甚至咬伤居民。

  现场调查:昨日10时,记者走进河阳新村社区,只见一栋栋居民楼被“包围”在整齐划一的绿地、小树林中,连接楼群的水泥路面上干净整洁,整个社区环境宜人。

  然而,这个硬件设施达标的社区,却因为少数居民缺乏公德心,导致养狗成患,破坏了优美的环境。

  我们随机采访了6栋居民楼的10位居民,他们全都表示:狗患不但破坏了环境,而且影响了大家正常的生活。

  退休职工赵先生说:“每天五六点钟,社区内的休闲场所就成了狗的天下,绿化带里跑着狗,健身器材旁卧着狗,大大小小的各种狗加起来有数十只,个别住户甚至养了5条狗,狗叫声此起彼伏,吵得人们睡不成觉。有一次我下楼劝一位养狗者,让他管好自己的狗,别妨碍周围居民休息,谁知他竟要动手打人。”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狗随地便溺、践踏绿化带,甚至咬伤居民。60多岁的王大妈告诉记者:“别看这会儿路面挺干净,那是保洁员打扫过了。如果你们早晨来,就能看见到处是狗粪。有的养狗者素质特别差,一早一晚遛狗是专门让它们出来‘方便’的,有的狗就在电梯间或楼道里随地大小便;还有人带着狗在绿化带里跑来跑去。这些狗大多没有拴绳,经常发生咬人事件,我们散步时都提心吊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两只中型犬在道路上跑来跑去,一些乘凉的老人见状连忙把正在玩耍的幼童揽入怀中。

  本报记者 赵志伟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