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日刊发了《走进家园看问题》一组稿件,对读者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村庄”、“问题社区”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洛龙区白马寺镇半个店村名列其中。
稿件见报后,洛龙区、白马寺镇和半个店村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整改问题,美化家园。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半个店村,发现村内原有的几处较大的垃圾堆已经不见了,周围的杂草也被除去;走进几个旱厕,原先难闻的臭气已淡化了许多,有些旱厕内还残留有白石灰,便池内的蛆虫也很难见到。
村党支部书记谢高社说,镇政府拨给半个店村5000元用于改善卫生状况,村里组织人力,租用铲车、卡车,共清运生活垃圾46车300多立方米。村里的党员、干部和镇包村干部每人承包一条街道,负责清洁美化,同时发动群众清理自家门前垃圾、杂物。村里还买来敌敌畏和石灰,对所有旱厕和污水区进行喷洒和覆盖,消灭蛆虫,防止蚊蝇孳生。
谢高社表示,村里随后将清理卫生死角,将对村道两旁的空地重新进行规划;加快沼气池的规划和建设,使旱厕和猪圈产生的粪便可直接排入沼气池;固定7至10人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工作,并由此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家园整洁。
本报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张凯培
编后:本报7月11日、12日连续对11个村庄、社区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了报道。截至目前,在被披露出问题的村庄、社区中,只有个别单位闻过即改。其中,半个店村整改力度最大。希望那些存在问题的村庄、社区抓紧行动,美化自己的家园。本报将继续对此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