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源集团董事长马荣彬 |
|
核心提示:
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马荣彬,在天源集团拥有36家企业,13亿元固定资产,13000多名员工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把公司的发展融汇到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融汇到建设环保型、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宏伟事业中,闯出了一条民营企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成熟之路。
循环发展 马到成功
洛阳市天源集团公司位于伊川县,是一个以矿产开发为主业、多元发展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
几年来,董事长马荣彬、总经理程相吾高瞻远瞩,励精图治,带领广大员工和股东,立足当地实际,依托资源优势,着眼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有钱大家赚,大家富才是真正富”的发展理念,赢得了老百姓的参与和支持,走出了一条与当地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几千户农民股东安康富裕,万余名员工收入攀升,年近3000万元税收贡献,多层面社会捐助,彰显着公司创新发展的活力、创建和谐社会的抱负。公司曾先后被上级授予“洛阳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两个翻一番’特别贡献企业 ”、“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洛阳市最具活力企业”、“洛阳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洛阳市税收先进企业”、“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成功面前,胜利面前,董事长马荣彬的民生情愫、百姓情结,使这位原本来自农家的民营企业家,未敢喘息,未敢松懈。说出就要干出,说了就要干好的秉性,驱使着他思谋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鞭策着他转变模式,突出重点,激励着他与时俱进,奋勇向前。
公司的员工和股东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在集团年度总结大会上马荣彬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公司各级领导、全体员工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在发展战略上实现由立足家乡、小区域单一发展到立足河洛、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发展的转变;在发展观念上实现由小富即安向大发展观念的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实现由粗放式向集约式方面的转变;在经营方式上实现由传统的、原始的经营方式到规范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在发展形式上实现由闭门自我发展到同其他企业合作、协作共同发展的转变。”
马荣彬这样说了,他带领着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也这样做了。
投资1.2亿元、采用余热发电回转窑工艺,年产30万吨高标号水泥的集团公司第二水泥厂动工以来,天源集团与土建单位、设备生产厂家、安装单位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密切合作,日夜奋战,仅用一年时间,就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提前完成了余热发电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基建、安装、试车、投产等任务。“一年建成投产,一次试车成功”,首创国内同行业建设速度最快,工程质量最优,一次性试车、调试成功,一次性并网发电等新纪录。
余热的循环再循环,利用再利用,既发了电又烘干了物料,既节省了热能又新生了电能,净化了空气,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消耗,提高了效益。项目投产后,不仅安排了几百名农民工,拉动了当地运输、装卸、编织、餐饮等第三产业的火爆,富了一方群众,而且净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构建了农村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
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的公司第二水泥厂刚刚竣工,坚决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彻底改造公司一厂立窑生产线的工作也随之展开。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原县办水泥厂,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倒闭破产后被天源公司收购。原厂厂房陈旧,设备闲置。公司经过论证,决定对原熟料粉磨系统生产工艺加以改造,将原机立窑拆除后改建为熟料库,外购水泥熟料进行水泥成品生产。这样既利用了原厂的设备,又增加了生产能力,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方兼顾,而且还增加了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压力。为进一步建造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还新上了一条矿渣超细粉生产线,利用这项先进技术,对更多的工业废料进行超细粉碎,掺入水泥原料之中,变废为宝,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综合效益。矿渣超细粉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生产线两个项目共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期4至6个月,达产后年产超细粉20万吨,粉磨水泥25万吨,两项销售收入合计9800万元,利税1000万元。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绿色”发展 一马当先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适应变化才是永远成功的关键。发展观念陈旧,思想滞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就难以适应迅速变化了的形势。因此,董事长马荣彬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快速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就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创新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市场,拼技术,拼智力,拼管理,用科学统领企业的发展,没有危机感,没有前瞻性,没有独特性,企业就难以生存,难以发展。”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设于高新开发区的天源集团项目发展中心,站在引领洛阳发展的最前沿,广交朋友,收集信息,寻找发展项目,捕捉商机。洛阳天源集团与天昌集团开发的10万吨/年生物柴油项目一期工程 (1万吨/年)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开发的。
柴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炼制产品,在各国燃料结构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已成为重要的动力燃料。随着世界范围内车辆柴油化趋势的加快,未来柴油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大大加快了世界各国用柴油替代燃料的开发步伐。而生物柴油就是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及环境进一步化恶化的情况下,为解决这一世界难题而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绿色能源,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它是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工程微藻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和生物质产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保护环境,发展空间大。生物柴油的原料基地,可以以“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天源、天昌两大集团联合投资的生物柴油项目一期工程(1万吨/年)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2006年年底在宜阳县寻村乡建立工厂,前期工程已投资3600万元,目前设备安装已经全部到位,今年8月即可试生产。二是在建厂的同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原料基地,现已拥有油菜和油葵基地,并将培育油桐、黄连木基地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
高新发展 快马加鞭
2006年,天源公司拥有36家企业,成为伊川县民营企业“老大”,公司的发展似乎到了顶峰,但“得寸进尺永不止,始终只觉天源小”的马荣彬,并没有为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满足、陶醉。他深深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公司发展道路的艰巨。他不满足公司产品的粗放单一,技术的含金量低,相对于其他高新企业缺乏的竞争力。他更清楚也更了解最终实现公司 “立足河洛,称雄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发展战略中“立足河洛”的重要意义。坚持科学发展,比发展运作,比智力运作,比高科技运作,比新项目运作,占领了他工作的每一天时间,充满了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上高新项目,做时代先锋”。两年前,马荣彬已经把未来发展的视线牢牢盯在太阳能多晶硅项目上了。
高纯多晶硅材料是以金属硅为原料,以一系列物理化学提纯后达到一定纯度的电子材料,是硅产品产业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中间产品。它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电池及电脑芯片等高纯硅制品的主要原料,也是发展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石。以多晶硅产品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链。目前太阳能电池核心基片材料即高纯多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非常广泛地应用于通信和工业方面,如微波中继站、光缆通信系统、卫星通信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以及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独立光伏电站(村庄供电系统 )、小型风互补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灯以及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手表等。
为实现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计划,公司抽调20余人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项目考察、融资招商等专业团队,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建立办事机构。经过半年来的努力,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目前筛选出多晶硅等高科技项目4个,项目预计总投资38.28亿元。这些项目分别是:
1.多晶硅(西门子太阳能电池级棒晶硅技术)项目:
一期年产500吨,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15个月,达产后年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2.5亿元。二期年产2000吨,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期20个月,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12亿元。该项目完整的技术团队已组织完毕,并与多晶硅产品的下游客户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
2.多晶硅(美国电子级颗粒硅技术)项目:
一期年产300吨,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设期12个月,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2.3亿元。二期1000吨,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期15个月,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8亿元。该项目已与美国方面签订合作意向。
3.6英寸功率器件芯片项目:
该项目为单晶硅下游产品的链条产业,主要生产高效能整流芯片,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便携式充电器、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等领域。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期1年,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8000万元。
4.测控设备项目:
该项目为专业设计生产精密量仪和测量控制设备的精密机械制造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空调压缩机、轴承、纺机、军工、航天等各种精密机械加工行业。该项目属外企(广东)迁驻洛阳与我公司整合的项目。项目投资1.1亿元人民币,建设期10个月,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4000万元。
以上项目目前在资金、技术方面已基本具备前期开工条件。“天源工业园区”的选址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计划8月~9月全面开工建设。 ( 许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