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成达,1929年生于上海,1952年入选国家足球队,1983年任国家体委足球处处长和中国足协秘书长,曾任亚足联副主席、国际足联技术委员会委员。因此,对于中国足球,他最有发言权。对于当今正处于一片讨伐声中的中国足球,这位资深足球人近日愤然发问:“到底是谁砸了中国足球的饭碗?”
以下是陈成达对中国足球的诸多质疑——
■我最不理解、最反感、最有意见的是,几十年了,中国居然没有建立起青少年的竞赛体制!原因就在于管理足球的人没有真正地为人民服务。一个足球人才的培养需要至少10年时间,对于一心想要政绩的人来说,10年时间太长了,而且搞青少年足球挣不到钱。
■我们的足球技术风格到底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个方向从来都不明确。就说参加本届亚洲杯赛的国家队,球员在场上传接球失误率很高,往前传的效率很低,造成体能消耗很大,如此一来,信心也全丢掉了。
■我们的职业化搞得太急,起初根本不具备条件。
英国的俱乐部已经有百年历史,他们的职业化是在业余足球广泛发展的基础上自然进入的。拿利物浦俱乐部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球场,有完备的梯队,业余足球基础很好,有资金、人力基础,职业化进程就很顺利。而我们搞职业化,就想一步到位。青少年足球没有投入,等于职业足球没有基础;没有基础,怎么去要成绩?
■足球的核心是技能。中国足协有个很重要的技术部,这个部门都在做些什么工作?
中国足球的弱点到底在哪里?中国足协有没有提出指导性意见?中国足协的有关部门有没有为中国教练的选拔培养做些工作?哪些教练事业心强、哪些教练勤恳工作,管理者心里有没有数?
■过去的多次失败,都输在哪儿了?为什么从来没有公布过失败后的有关资料?这次失败,他们该如何向人民交代?
■每年的联赛结束,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他们有没有认真地总结过?
■参加本届亚洲杯赛的这支国家队,临战前选了个百人名单。建队几年,为什么基本阵容都拿不出?
参加这次亚洲杯赛的国家队队员为什么能够入选?为什么选择他们?
临行之前请了外国的体能教练,请他来是解决什么问题的?他对中国的队员情况了解吗?他的训练有没有针对性?
一个守门员受伤了,另一个就完全顶不上,守门员教练平时都干些什么?
■国家队的决策是怎样形成的?比赛准备过程中有没有失策?失策表现在什么地方?
国家队的投资都去了哪里?足球的投资都去了哪里?
这些问题,该谁来回答?
(焦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