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时半,兴隆花园农贸市场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蔬菜专营区,商贩们把一筐筐新鲜的小白菜、尖椒、丝瓜等摆上台面,一些赶早市的顾客正忙着选购。
王宣芬已经做好了取药、仪器调节等准备工作。她来到1号、3号和5号摊位,选取了小白菜、芹菜、空心菜、油麦菜等8种蔬菜的部分茎叶,拿回设在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开始了蔬菜残留农药检测工作。
检测工作并不简单。取回来的每种蔬菜茎叶均要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片,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电子秤上,称出1克来放到提取液里浸泡10分钟;然后,把提取液和酶液、显色剂混合,并一同倒入试管;再把试管放进浴锅加热15分钟,加底物后全部倒入比色皿,放到残留农药测试仪上;3分钟后,测试仪自动打印出各种蔬菜的检测结果。
王宣芬做完这一切,已经是8时40分了。还好,当天的8种蔬菜检测均合格。她把检测结果用粉笔及时写在了市场的蔬菜质量检测公示栏里。
如今,全市有80名像王宣芬一样的检测员,在市区各农贸市场每天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保证广大市民餐桌上蔬菜的安全。
“这是我市实行的蔬菜市场准入制的重要内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檀尊社介绍说,去年11月,该中心先在市区选择了8个农贸市场作为示范点,对无公害蔬菜实行逢进必检、对普通蔬菜实行抽检,每天定时公示检测结果。对检测农药超标的蔬菜则严禁销售,强行销毁。今年,市农产品质量安检中心对全市所有农贸市场进行了摸底调查,按照统一管理、免费提供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等原则,在全市65个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两家大型超市以及4所学校、酒店,建立了70多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檀尊社说,他们不仅在市场销售环节围堵残留农药超标蔬菜,还在生产环节采取了防范措施。近几年,我市积极推行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操作规程》,对农药的使用作了严格的规定。这些办法的实施催生了一批“绿”字号蔬菜生产基地。农业部门经常不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抽查,对连续两次合格率低于95%的蔬菜基地,则给予“摘牌”处理。
据了解,残留农药检测这项关乎千家万户三餐安全的工作,在国内许多城市被列为政府向市民承诺办好的“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受群众好评。檀尊社说,这项工作在我市尽管启动时间不长,但已经收到了良好效果。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我市市场供应的蔬菜合格率达到99%,同比高出14个百分点。
檀尊社说,我市保证蔬菜供应质量安全的工作,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人员和经费不足。比如,郑州市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工作人员近200人,其中有正式编制和专业知识的50人,而我市总共只有80人,其中在编的才9人。郑州市检测专项经费2006年是700多万元,今年是1000万元,我市今年只有30多万元。人员和经费的不足,造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无法开展,日常抽样数量有限,特别是检测成本较高的定量检测难以顺利开展。
第二,农产品的检测范围较窄。我市只开展了对蔬菜的检测,而郑州市对农产品的检测范围已经扩大到水果、水产品和畜牧产品。
第三,检测网络和体系不完善。目前,郑州从市到县(市)区均建立起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而我市尚无县(市)区正式成立农产品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