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江涛 特约记者 高文治
点击“google”、“baidu”等网站,输入“洛宁希望工程”,显示屏上很快就会弹出一页粉红色的网页。点击网页上的“待救助贫困生登记表”,显示屏上会显示出一串有姓名、编号、家庭情况等内容的名单。洛宁县通过在网上发布贫困生救助信息,已使近万名贫困生得到了帮助。
3名好心人与1名贫困生的故事
谈到资助自己的“好心人”,李翠翠眼眶中充满了感激的泪水。
前日上午,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西山底乡张洼村李翠翠家,她去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在她家里,除了一台旧电视机外,很难再找到值钱的东西。李翠翠的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无法正常行走。“翠翠去年考上大学,家里人先是高兴,然后难过,5400多元的学费不知从哪里来。”李翠翠的父亲李彦召说,一家人的收入主要靠种地和外出打工。
李彦召把情况反映到共青团洛宁县委,很快,李翠翠的基本资料就上到了“洛宁希望工程”网站上。“去年8月初,我接到团县委的电话,说有位叫杨剑的江苏盐城人愿意资助我1000元。”李翠翠说,当时全家人都哭了。随后,好消息不断传来,江苏省句容市的陈圣杰资助1000元,北京一家部队医院的张建强资助4000元。在这3位陌生人的帮助下,去年9月,李翠翠顺利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
爱心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翠翠到北京后,张建强很快就和她取得联系,并邀请翠翠到他家玩。“张叔叔有个女儿今年考到上海读大学,我们是同龄人,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翠翠说,她在张叔叔家就和在自己家一样。
让她想不到的还有,今年大年初四,杨剑从盐城来到了洛宁,带着她和另3名贫困生一起游览了龙门石窟和白马寺,临走还给他们每人1000元压岁钱。
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李翠翠都会给叔叔们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后我也会像他们那样,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她说,他们不但让自己走进大学,更重要的是教会了自己做人的道理。
奉献是快乐的
在“洛宁希望工程”网页上,有篇名为《捐的不仅仅是钱——一名从事希望工程工作者的心声》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每当我接到一个咨询电话,每当我收到一笔汇款,我都会感动:现在好多人都在抱怨人情淡漠,可我觉得还是好人多。在众多资助者中,有全家一起资助的,有单位发起的;有洛阳人,也有海南、上海、北京、江苏等地人;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也有曾经被帮助过的大学生。”
黄政是共青团洛宁县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他给我们看了几本记录本。“这里记录的每笔捐赠都有个感人的故事。”他说。
一名在日本留学的洛阳女子在来信中写道:“我用自己辛苦打工挣的钱帮助别人,如果我的爸妈知道了,一定会理解、支持我的,因为这些孩子确实很需要帮助。”
有位不愿留姓名的资助者说:“我是第一次资助贫困学生,蛮紧张的,怕做不好反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但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
在黄政的抽屉里,藏有一份没有送出去的“温暖”。这是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第一小学六年级五班一位叫孟令宇的小同学寄来的信,信中夹了30.7元钱。孟令宇在信中说:“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想献一片爱心,这些钱是我省下来的零花钱,希望送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收到信件后,黄政和对方联系,遗憾的是一直没有联系上。“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黄政说,这些乐于奉献的好心人,相信他们是快乐的。
50余万元网络捐款资助了近万名贫困生
通过网络救助贫困生,洛宁的做法在我市尚属首例。
“洛宁是贫困县,贫困生较多,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洛宁的希望工程。”黄政说,这项2002年年底启动的救助工程,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目光。目前,他们已收到网络捐款50余万元,使近万名贫困生得到了救助。
每年暑假,黄政会把收集到的贫困生信息在网站上公布。资助者通过网上发布的资料,选择自己想救助的对象。
他们对网上资助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例如,资助金原则上用于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及书本费用;收支要建立明细账目;受助学生要定期给资助者写信等。
黄政说,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洛宁县中小学生都享受到了,现在“洛宁希望工程”网上的救助对象开始向贫困高中生和贫困大学生转移。新一批救助名单很快就会公布,他希望更多热心人能通过网络继续关注洛宁的希望工程以及洛宁的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