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突然中风
“15年啊!要不是儿女们悉心照顾,他这把老骨头可能早就不在了。”昨日,我们一走进瀍河回族区小李村的这个出了名的幸福家庭,刘银芝老太太便指着老伴马应善感慨道。
1992年冬天,65岁的马应善洗澡时突然中风,嘴歪眼斜,失去知觉。吓呆了的子女们马上送他到医院抢救。老人昏迷了七八天才逐渐苏醒过来,虽然身体状况渐渐好转,但一条腿和胳膊不能动弹,被确诊为偏瘫,不能说话,生活无法自理。老人住院80多天,大儿子放下手中工作,日夜守护在老人身边,女儿则负责每天送饭。
出院后,马应善身边的3个儿子开始轮流伺候老人。本来他们并不和老人住在一起,但为了照顾父亲,3个儿子轮流来陪护老人。3个儿媳更是一日三餐不重样,总是拣老人最喜欢吃的给他做,并承担了他所有的衣物清洗工作,没有丝毫怨言。
老人腿脚不便,儿子们就每天对他进行抬腿训练——他们用一根绳子拴住老人的一只脚,拽着绳子一步一步扶着老人向前走。
在儿女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老人康复了许多。
3个儿子展开“孝心比赛”
2001年,三兄弟共同盖了座3层小楼,把父母接来同住。
每天早上,大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倒便盆,然后照顾老人穿衣、洗漱、吃饭,接着推他到户外晒太阳。下午,二儿子则会陪老人聊天、搀老人散步,晚上则不厌其烦地帮他翻身,不停地为其按摩胳膊和大腿,促进血脉畅通。为保证老人身无异味,三儿子三天两头为老人洗澡、擦身、洗脚、剪指甲,夏天,每天给老人擦次身,冬天,每周给老人洗一次澡。老人的房间总是整洁明亮,被单和褥子干干净净。
15年来,3个儿子没有踏踏实实睡过一觉,老人的房间稍有动静,他们马上就跑过去看望,为老人拿药、端水,扶老人小解……有时,老人坐在便桶上,好半天都不尿,可刚把他扶到床上就尿了。儿子们丝毫没有嫌弃,无论盛夏严冬,都精心呵护。
一年冬季的一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忽然想吃苹果,大儿子二话不说,骑着自行车到中原果品市场买了一大袋苹果。老人吃到了苹果,大儿子回来后却感冒了。
15年来,老人从没上过理发店,3个儿子学习了理发技能,轮流给父亲理发。儿子们常常扭开收音机,让老人听戏,还给老人讲笑话、谈村里发生的新鲜事……让老人保持心情舒畅。
女儿和孙辈也争表孝心
女儿虽然住得较远,但却时刻牵挂着老人。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女儿都少不了带水果、营养品和各种药品。在老人的床头,总放着女儿买的钙片、维生素。此外,老人的日常零用钱也被女儿包了,她还为老人买了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电器。
儿女孝顺,孙子、孙女们也不甘落后。天气炎热,孙子们争先恐后地给爷爷洗澡。小时候,孙子、孙女们每天放学后都要去老人那儿“报到”,问长问短。15年过去了,孙子、孙女们长大了,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但他们经常买东西去看望爷爷、奶奶。
去年年底,马应善老人过80岁生日,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20多口人齐聚一堂给他祝寿。晚辈们有的买蛋糕,有的请乐队,共同庆祝这一幸福时刻。看着儿孙满堂、子女孝顺、家庭和睦,老人用干枯的手掌擦拭着眼泪,激动地说:“好!好!好!”
采访中,马应善老人始终热泪盈眶,嘴角颤动着,想说什么又没有说。还是老伴儿看出了他的心思:“医生说,他这种病最多能活7年,可老头子却挺过了15年,多亏了孩子们照顾得好啊!”
本报记者 赵志伟 实习生 马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