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要办“新生儿”入户
9月15日上午,西工区红山乡派出所户籍室排满了办手续的人。户籍民警李红梅发现,队伍里有一个个头矮小、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的小伙子,快排到跟前时,他却转身走了。第二天,小伙子又出现在办手续的队伍里,但排到跟前又离开了。
过了两天,小伙子又出现在队伍里。李红梅想:他一定有不便启齿的事,便主动叫住了他:
“小伙子,你有啥事?”
“我、我想办理新生儿入户。”
“给谁办新生儿的手续?”
“给、给我自己办。”
“你?你今年多大了?”
“16岁。”小伙子的眼泪夺眶而出。
曲折身世叫人心酸
坐在户籍室里,小伙子谈起他的心酸往事和目前面临的困境。
他叫胡少明,刚满16周岁,是红山乡王沟村人。他的父亲胡某于1988年因盗窃被劳动教养,关进偃师劳教所,1990年劳教期满释放,不久又离家出走,一去不归。少明出生不久,妈妈王某也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父母这一走,给小少明的未来留下了隐患。因为,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劳教人员自劳教之日起注销户口,期满释放后,应持释放证到所在地重新办理入户手续,而胡某被释放后并没有办理重新入户手续,少明自然也就没有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成了“黑户”。
小少明与爷爷相依为命,去年,爷爷去世。生活没有着落的他,只好在亲戚家吃一顿,在邻居家吃一顿,凑合着过。
今年初,他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因为没有身份证、户口本,找活儿难;即便找到活儿干,工钱也很少;租房也难,人家还拿他当贼防。出去不到两个月,他又回来了。提起办户口的事,村干部告诉他,你家的户口早就注销了。
办不了户口,自己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地工作、生活。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少明来到了红山乡派出所。
一个户口本牵动众人心
听完少明的故事,李红梅马上打开电脑,但查不到他母亲户口的原始记录。按照规定,派出所办不成少明的户口。
李红梅便把少明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所长张社强。张社强听了也为少明深感不安。两人反复研究户口办理的有关规定,但在派出所权限内找不到办理此类户口的任何依据,无奈2人向西工区公安分局作了详细汇报。
听完汇报,分管户籍工作的分局副局长李亚萍要求红山乡派出所:特事特办,按照补入遗漏户口的有关规定,尽快补齐手续,帮少明上户口。
补入遗漏户口需要补充证明、手续近10个。张社强要求李红梅等3名民警放下手头工作,全力以赴搜集相关证据。
首先,要确认少明的父亲在其他地方没有户口。民警通过户籍信息网络搜索胡某的户籍信息,没有发现胡某在其他地方入户。
李红梅翻遍1990年以前的全乡户籍文字底册,终于查出了胡某户口的原始记录,她又马不停蹄来到王沟村,走访胡家的亲戚、邻居和当时的村干部,搜集了办理户口需要的相关证据。
少明的母亲王某是新安县五头乡人,张社强带领民警驱车前往,查明该村确有王某其人,并提取相关证据;随后,张社强又带民警来到偃师,找出胡某曾被劳教的证据。
其他民警到红山乡民政所,提取少明父母的结婚证底册,证明二人确属夫妻关系,又通过大量走访调查搜集证据,证明少明确为胡某和王某所生。
搜集证据的过程中,民警们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庭。李红梅孩子刚半岁,需要喂母乳,为办理少明的户口,她经常不能按时回家……
数名民警经过20多天的奔波,手续全部补齐。经西工区公安分局审批,16岁的少明入了户。
10月12日,红山乡派出所户籍室,少明从张社强手中接过崭新的户口本,流着泪喃喃地说:“谢谢叔叔,谢谢阿姨……”
本报记者 刘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