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优美的居民社区。 记者 石蕴璞 摄 |
|
郭福寿嫁到涧西区工农乡谷东村快30年了。“俺刚到这村时,这里就有垃圾山了。天天闻着垃圾味,全村人别提有多熬煎了。”昨日上午,郭福寿登上一个高高的种着青草和灌木的土丘,给我们讲述着往事。
其实,“往事”就踩在她的脚下——从今年3月开始,通过历时4个多月的区、乡、村三级联合行动,那座占地70余亩、高出地表18米的垃圾山终于被“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油油的土丘和清新的空气。
赵新安是乡里的工作人员。当初刚进入垃圾山整治现场时,他和同事们几乎被浓烈的恶臭味熏倒。“到处都是随风飞舞的塑料袋,横流的污水中遍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垃圾山由来已久。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一拖、洛耐等大企业的工业废料就倾倒在这里。几十年过去了,垃圾山“越长越高”,垃圾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多彩”起来。有人在垃圾山临时搭建起石棉瓦房,杀猪、宰羊、做米皮、磨豆腐。一到夏天,这里就成了蚊蝇的孳生地。
守着座垃圾山,谷东村3800多口人遭了殃,夏天不敢开窗,雨天没法上街,生活被蒙上了一层“阴云”。
轰轰烈烈的清除垃圾山行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转机。100多万立方米的垃圾被清运走了,500辆卡车的黄土倾倒在了垃圾山原址上。种草,种小叶女贞……绿化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绿土丘上还建起了3个外贴雪白瓷砖的公厕,路面进行了硬化,路灯顺着小路向前延伸。
“垃圾山没了,天也仿佛变亮了,大家的心情也更舒畅了!”郭福寿告诉我们。过去,村民一见垃圾山就骂娘,“现在,全村人都说:搬掉了垃圾山,谷东村大变样”。
家住谷水附近的钱师傅是中信重机公司退休职工。老钱喜欢散步,以前,他散步到垃圾山周边都要绕道走,如今,情况不同了,“那个大土丘也成了晨练的一个好去处”。
背景资料 现在,洛阳市日产生活垃圾1221吨,日无害化处理量达到10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38.3万吨。与此同时,我市还建成119座垃圾中转站,在62个城中村建立了卫生清扫保洁和卫生检查机制,一日两扫,全天保洁。目前,全市已经推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制度,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本报记者 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