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决定成绩》一书的两位作者——2007年北京高考状元林茜(左一)和哈佛学子巩昂,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与读者开展交流、分享学习方法及签售新书的活动。 |
|
据统计,今年高考,30个省份产生了66名高考状元,其中女生46人,男生20人,女生比例超过70%。
这还只是一个绝对数字,如果把男女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数比例以及高校男女入学比例等因素考虑进去,这一数字就有放大的空间。因为从目前来看,虽然女生入学比例不断增加,但整体上,在参加考试人数及高考录取比例中,男生还是应该超过女生的。
单独一年的情况也许具有偶然性,不过相关部门有过专门的统计,1999年至2006年,可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560人,其中女性占到了一半还多。
在北京,从2005年至今,高考文理科的状元一律都是女生。而重庆的女状元比例更是全国罕见,自2001年起,连续8年的高考状元,16个人里有13个是女生。
多个数字叠加,就像许多教育工作者说的那样:这是一个问题,需要研究。
以目前教育评价标准衡量 女孩占优势
针对今年高考全国女状元明显增多的现象,许多中小学校长都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共识是,男女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男生女生在高考中的不同表现,确实是近几年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北京二中校长钮晓华说,他所在的学校正计划做一个课题来专门研究这一问题。
根据钮校长多年的教学经验,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加细致、耐心。人们总说男生在学习上有后劲,尤其到了高中更明显,但据钮校长观察,现在的女生学习上的竞争意识非常强,也非常有毅力,并不见得高中之后就会落后。反之,男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不太注重细节。以物理学科为例,在学习过程中,男生理解能力整体强些,但女生表述更清楚。
“正是因为男女生思维方式有差异,因此在青春期的教育上要有区别,不光是生理教育,更重要的是心理教育”。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考试压力下,学校和教师还很难做到这一点。
在北京分司厅小学校长刘惠兰看来,以现在的教育评价标准衡量,女孩确实要占优势。因为现在的考试有许多知识点都需要死记硬背,女孩舍得下工夫。而男生比较占优势的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现在的书面考试方式往往难以检测出来。
面对性别差异 教师如何因材施教
针对女孩细致、专注、持久性强,男孩好动、粗心、不精细、思维发散、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的不同特点,刘校长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男孩女孩的要求不同,方法不同,评价标准也应该不同,以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
她举例说,比如一些重复性的小事,女孩可能做得好些。像每天老师要求带的东西,女孩可能会头一天晚上就会把东西准备好,但男孩可能不太细心,总是丢三落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不能一味地批评男生,而是让他们分阶段做好,并且要及时鼓励。
另外,男孩好动,就要用其所长,发挥其优势,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其多动脑、动手、动眼。而女生天性安静,自尊心强,感情细腻,同时弱点也明显,比如胆子小。但她们也希望被人重视,老师就可以多让她们做一些社会性、服务性的工作,培养她们的做事能力,满足她们自爱的心理。
同时,刘校长强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要因孩子而异,不能堵,只能疏。总之,男孩好动、聪明,要以鼓励为主,包容他们的错误。而女孩因为身体、智商发育早,要肯定,给她们充分施展的机会。当然,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要综合培养,首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另外要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交朋友。
现行教育功能分裂成了两张皮
在社会评价中,性别差异、扩招政策、考试制度、试卷难易成为最为集中的几个着眼点。
女孩细致、有耐心,在现在难度偏低的高考试卷面前不易丢分;现在的试题僵化、不灵活,更适合基本知识扎实的女孩;现在的学校教育更适合听话、遵守规则的女生,女生在老师的欣赏面前,容易获得更大的自信,等等。各种说法直指目前的教育和考试制度。
其实,现在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经过恢复高考30年的不断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学里,课程之外,兴趣班多种多样,收集资料、分析比较在教育中比重增加了,研究性课程也已经深入小学生的课堂内外;中学里,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互动、师生互动体现在每一个环节;高考试卷,从最初的几道大题,到标准化改革,到3+X,从全国命题,到现在的分省自主命题,一切都在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考核知识发展到考核能力。
既然一直在改进,为什么这么多年教育创新之后,受益者却更多是被普遍认为“应试能力”强的女生?
于是,悖论形成。这里面虽然有扩招后,女考生比例增高的因素,但是仍不能算是强有力的论据。
如此推理,只能说明现行教育的功能分裂成了两张皮:一张皮用来完成教育功能,另一张皮用来对付以卷面为主的考试。
在平时的教育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有一定教育知识和理念的家长都会把培养孩子的能力放到首位。但是,因为高考至今还有一考定终身的特权,所以学生在进行各类能力训练的同时,又不得不抓紧知识教育,丝毫不敢松懈,甚至是从幼儿园开始,英语、算术就成为主要课程。孩子从小就被绑上了应试战车,这辆战车一路驶向高考。当然,这辆战车不仅以高考为终点,现在也冲进了硕士、博士生的教育。
女状元增多了是社会的进步
女状元增多了,这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因为应试同样是一种能力。再向社会上看,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的女研究员、成功的女商人、卓有建树的女工程师……各种行业女性精英的身影越来越多,都足以证明女性的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刚刚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背后,为其上天服务的各类专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4000多名,女科学家的比重约占1/10。
同时,据南开大学最新统计,今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中的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
虽然这些都不能否认在同等机会的教育面前,男孩女孩的能力在同步增长,但是,在高考状元中女生的大比例却不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这只能说当面对教育的应试能力这个层面时,女生以其智慧和耐力更适合这一场战斗。
另外,从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发展轨迹也能看出,目前大多数行业的创新型人才仍旧是男性占主角。正是基于这一点,面对未来的竞争,拥有女孩的家庭忧患意识更强,对女孩的教育也会更细致、更有耐心,其结果反而可能更胜一筹。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优秀女生一路走来,在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大城市她们的优势尤为突出。当然,对于这一点的验证还需要教育专家进行专业的调查和研究。
不过,等哪天,无论男女状元哪方的多少都不再是一条新闻的时候,考试也许就真正成为教育效果的检验方式了,至少目前还不是。
(据11月2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