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5厂的职工家庭多了一份保险——拿出100元加入职工互助帮扶基金会后,职工本人和配偶或直系亲属患重病、因意外伤害致残、被盗等,都可以获得基金会的无偿“贷款”,且还款期限由自己确定。
六车间锅炉房工人张光明的妻子今年7月查出患有乳腺癌,需要马上手术。张光明的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家里的积蓄有限,一下拿出数万元的手术治疗费实在困难。张光明想到了帮扶基金会并立即递交了借款申请。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张光明当天就从工厂财务部门拿到了1万元现金。“可别小看这1万元,在当时,缺了就做不成手术。”张光明激动地说。
由于手术及时,张光明的妻子现已基本康复。厂工会考虑他的情况,将他的还款时间推迟,并由原来的每月还1000元减为500元。张光明说:“当时入会只觉得是件好事,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受益了。”
“接受‘贷款’的职工还款都比较积极,虽然有偿还压力,但这种帮扶形式却受到大家的欢迎。”厂工会主席苏永楼说:“就像我们当初设立这个基金会时所考虑的,厂里每年都会有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需要帮助,与其临时想办法发动大家捐助,还不如通过缴纳一定的会费加入基金会,将职工的钱集中起来,谁有困难拿出来帮助谁,等到他渡过难关再慢慢把钱补上,继续去帮助其他遇到困难的人。这样的制度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体,即使困难救助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也使职工摆脱了等靠思想,更加富有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5715厂于去年8月出台了《职工互助帮扶基金会试行条例》,第一次便有448人报名,占到在职职工的半数以上。职工的积极性出乎大家意料,总厂决定拨款10万元支持基金会,加上工会结余经费的“加盟”,18万元基金在工厂财务设立专门账号,并成立帮扶基金委员会进行规范化管理。
“作为厂里的职工,我感到特别幸运。”29岁的潘水是5715厂技术研发中心副主管工程师。去年春天,他1岁多的女儿被查出患有肝母细胞瘤,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医、治疗,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6月,他的女儿终于可以在北京做手术了,但7万元的手术费却让他一筹莫展。他跑遍了能想到的地方去筹款却没有任何收获。当时基金会还没有成立,工会发动全厂职工给他捐款,几天时间,捐款达3.94万元;与此同时,厂里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又自发集款2万元借给潘水;工会也从经费中拿出6000元帮助他,使他女儿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今年1月,潘水的女儿在复查时发现肝部又长出一个小肿瘤,需要二次手术。负债累累的潘水再次陷入困境。此时,厂里的互助基金会成立,通过申请,潘水很快拿到了最高标准的救助基金。潘水说:“孩子看病所用的十几万元中,有一半都是同事们捐的或厂里借给我们的。现在孩子已经完全康复,是厂里和同事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的感激之情无法表达,只能竭尽全力工作来作为回报。”9月开始,潘水申请每月直接从工资中扣款还给基金会,并打算每半年集中还一次借款。“受人恩惠,我们理应回报。尽管有些压力,但力所能及按时还款,我们才心安理得。”
按照基金会的条例,入厂满一年的职工自愿缴费入会,退会时会费返回。如今,基金会的会员人数已经增加到521人,因为有不少双职工,会员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的职工家庭。
今年3月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刘亮说:“从身边受助者的身上,我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为在这里工作感到自豪。我打算工作一年期满立即报名加入基金会。”
本报记者 石蕴璞 见习记者 李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