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寒气袭人,家里却暖意融融。暖气让人们感到惬意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患上了“暖气病”。昨日,从市中心医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获悉,近日因“暖气病”前来就诊的患者陡然增多。医生提醒大家,保暖的同时要谨防暖气“烘”出病。
“暖气病”患者陡增
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家住市委家属院的一位老人正在就诊。他说,这两天早上起床嗓子又干又疼,感觉像冒火似的,头也有点晕。
另一位女患者说,这次感冒是她历次感冒最重的一次,也是来得最凶猛的一次,一觉醒来,嗓子哑了、鼻子塞了,喷嚏更是接连不断;不仅如此,腿上、肚子上还起了干皮。
据医生介绍,这些天患“暖气病”的人增多起来,其主要症状是刚开始嗓子干疼,接着出现病毒性感冒,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如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四肢无力等。
患“暖气病”最多的是儿童。在市儿童医院急诊室,1~5岁儿童因喉咙干痛、感冒低烧来就诊的特别多,医生说这与暖气房中的干燥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医生介绍,自我市供暖开始以来,呼吸科门诊量连日攀升。
“暖气病”的诱因
据介绍,“暖气病”主要是因为室内温度过高、空气干燥引起的。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门窗紧闭,不通风,室内空气就更加干燥,污染加剧,更是给细菌、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
有些居室内温度过高,致使人皮肤发干、发紧,口干舌燥,甚至使血液温度浓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容量不足,引发血压下降、心绞痛等血管疾病。
如何预防“暖气病”
医生说,预防“暖气病”,应该从创造居室小气候做起,室温应保持在18℃~24℃,要勤开窗户通风,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一般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保持房间湿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人工加湿,如室内安置水盆、湿毛巾或者往地面洒水等,用加湿器加湿更好。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离开暖气环境时应立即添衣,以防寒气侵袭而致病;进家后立即换掉厚棉衣,以适应室内的气温 。
绿色植物可以帮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预防“暖气病”,如吊兰、巴西木等阔叶植物可以增加室内湿度;百合、水仙等则有很好的“消毒”功能。
(记者 孙梅芳 实习生 司马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