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偃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偃师抓农田水利建设促农村经济发展
“一村一品”经济结硕果
大口乡反季节 蔬菜种植成规模
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依法治市
让我们一起来建设“洛阳百科”
公 告
公 告
广告
动感偃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12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一村一品”经济结硕果
  本报讯 近年来,偃师把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作为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打造缑氏镇马屯大鼓,岳滩镇赵庄寨、后马郡三轮摩托车,翟镇镇翟东针织,大口乡韩村蔬菜,邙岭乡省庄黄杨,缑氏镇唐僧寺葡萄,李村镇白塔花卉,庞村镇西庞村铁箱等10多个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生产项目,促进了偃师市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全力扶持

  把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环节和具体形式来抓。2002年以来,偃师市连续5年出台《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每年拿出200余万元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示范带动效果好、年终考核验收合格的特色乡镇和特色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并将奖励重点集中在规模种植、养殖和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认证等方面,引导群众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培育、主导产业的壮大、传统产业的提升及优势区域的形成。

  与此同时,偃师市政府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从政策、资金、税收、信贷、土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截至目前,偃师市有具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性质的协会、合作社、农业公司90余家,其中有经过工商、民政、农业等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家,带动专业农户6.7万多户,年增加农民收入7000万元。

  科技推广造就产业发展实力

  积极实施“种子种苗”、“畜禽良种”工程,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偃师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次组织群众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并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聘请专家常年驻村,为群众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年春秋两季,偃师市均组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各类培训班或交流会,到群众中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真正让家家都有科技明白人,户户都有生产“土专家”;偃师市畜牧、农业、科技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并通过深入乡村、农户、养殖场等形式,切实做好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技术指导工作,力求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用超前意识抓人才培养。除每年都组织有关干部及龙头企业经营者、合作组织负责人赴外地考察学习外,偃师市还通过“阳光工程”扶贫工程培训农民,使他们成为“一村一品”工程的带头人。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坚持“边引导、边规范、边扶持、边发展”的原则,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着力发挥其“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在唐僧寺村党支部书记郭向民发起成立的缑氏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缑氏镇逐步形成了以唐僧寺村为中心,沿207国道两侧,辐射府店、高龙、翟镇等乡镇的葡萄种植长廊。缑氏葡萄被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产品”,缑氏镇被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被河南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葡萄基地”,成为全国闻名的鲜食葡萄产销基地之一。

  全市现拥有偃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洛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用产业化经营理念壮大产业基地

  偃师市率先在全国开通“中国黄杨网”,相继开通招商网、中小企业网等,实现了产品从业务员上门推销到网上销售的跨越,一些产品相继打入国际市场,还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引导、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型。

  西庞村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钢制办公家具产销基地。省庄村由于大力发展黄杨种植,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已由2000年的2300元增加到去年的7300元。目前,邙岭乡黄杨种植面积已突破1.5万亩,年销售额近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黄杨生产基地。投资3.2亿元的洛阳众品年产10万吨无公害猪肉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将有力推动偃师市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升级,并将极大提高全市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费延秀)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