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殿晓(中) 在指挥工人养护基站的塔基。 |
|
一篇朴实无华的“驴友”博客文章《一个村村通工程师和他的四个娃》,让洛阳移动公司栾川营业部网络部主任、经理助理付殿晓成了新近的“网络红人”:
在栾川山区跋山涉水、艰苦致力于“村村通”工程的工作间隙,他以菜板背面为黑板,为4个山里娃辅导功课的故事,感动了全国无数网友,被热捧为“行走在封闭山区的文明播火者”、“最有责任心的工程师”、“最感人的新农村建设者”……
付殿晓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成为4个山里娃的“义务家教”的?他和同事们不辞辛苦地从事的“村村通”工程,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带着网友关心的一个个问题,12月7日,本报记者驱车赶赴栾川山区,寻访这位感人至深的移动网络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云深不知处”
寻找付殿晓的过程,实属不易。7日11时左右,我们赶到栾川移动营业部时,得知他正在叫河乡西新科村组织基站施工,此地位于栾川深山区,海拔1200多米,距离县城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对于付殿晓这位眼下“红”透网络的部下,栾川移动营业部的宋经理作出了简短的12字评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最好到山上当面会会他,不过要想爬上山,你们可别怕费力气哟……”宋经理打趣地说。
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我们赶到了西新科村。在一座地势陡峭的大山下,有几根又粗又长的电缆和运料绳,从山脚斜插上山顶,几位山民正在帮忙往运料车上装石料。
山民中的王应财今年70岁了,他说,这座山叫松树岭,将近200米高,是西新科村的制高点。1个月前,栾川移动营业部开始在这座山头建设基站,为的就是让西新科村的10多个自然村也全部通上手机信号。
“这可是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别看俺一大把年纪了,可打心眼里想帮着出一把力呢!你们要找的付殿晓,这会儿就在山顶上,他呀,可是移动公司派来给山里人干实事的大好人!”王应财笑呵呵地告诉我们。
抬头仰望松树岭,我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山坡上是悬崖峭壁和树木荆棘,坡度不下六七十度,只有一条不明显的曲折小路通往山顶——那还是1个月来,付殿晓和同事们用脚一步一步踩出来的新路,以前少有人爬上过山顶。透过密密的林木,隐约能听见山顶有人说话,却看不到一个人的身影,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生动写照。
沿着这条小路,我们用了将近20分钟,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山顶,已然是气喘吁吁,可一上去,凛冽的山风就使劲往身上吹来,那滋味可真不好受!据说,这样的山头,付殿晓每天至少要爬三四座,而这种上山下山的辛苦,他每天都要经历10多次。
“这是我们的责任和理想”
“伙计们,靠近塔基的地方,千万得用素土夯实,然后再用水饮实……”在松树岭的山顶上,一座新基站的塔基已浇筑成功,一位个头不高、身材壮实的中年汉子,正在塔基周围来回走动,指挥10多位工人对塔基进行养护。他,就是付殿晓。
这位刚刚过了35岁生日的“网络红人”,看上去非常敦厚,甚至还有些木讷,由于常年在外奔波,他的脸庞被风吹得红红的,脚上的一双球鞋也沾满了尘土。在攀谈中,对于自己被“驴友”“田舍公”写进博客,进而引起全国网友追捧一事,他腼腆地表示“已经听说了”,但一直没机会在网上看看,因为这些天都在基站工地上忙活。
是啊,付殿晓怎能不忙呢?自从栾川移动营业部1999年成立以来,他就一直在这里马不停蹄地从事网络建设、维护工作:
去年,在解决河南省最后101个不通电话行政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中,洛阳有25个行政村有建设任务,其中栾川未通电话的行政村有9个,基站建设全都由他负责。
继去年全面完成行政村“村村通”任务之后,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实施向自然村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他再次“挂帅出征”,同时负责当地12座基站的建设,力求让当地所有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眼下,这12座基站的塔基都已浇筑完毕,紧接着,要一边养护塔基,一边建设机房,再下来就是安装塔座了。整个工程要求明年4月完工,工期紧张得要命……
众所周知,栾川地处伏牛山腹地,境内山川交错,地形复杂,仅有名字的山头就有1.2万多个,要在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建设基站,从勘测到选址,从运料到施工,难度都相当大。为了建好基站,付殿晓和同事们每天5时许就得起床上山,尤其是他自己,还得背上电脑和测试设备爬山,有时连续几晚得留宿在山上的道观里。近年来,他几乎爬遍了全县所有的山头,开报废了两辆工具车,车辆行程60多万公里,加上跋山涉水,足以环绕地球10多圈。
据付殿晓介绍,建设一座基站,至少得投入200余万元,而当地一个行政村最多六七百人,居住也非常分散,这笔投资可能要好多年才收得回来。与此同时,基站设备也许只能用五六年,就得淘汰更新。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如此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地推进“村村通”,或者为什么不能“缓一缓”呢?
付殿晓说,过去山里人穷,买不起手机,这些年来,在外做生意、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再穷的人家都要买个手机,好跟外界保持联系。然而,过去山里的手机信号不好,好多在家的人只能把手机当手表用,在外做生意的人回来,只得把手机吊在门前树梢上,或者爬到附近山顶上,把手机用塑料袋包好,埋在草地里,隔一两天就去看看有没有未接来电。
“山里人有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可这里交通本来就闭塞,信息再不通,那就真成了‘聋子’了。”付殿晓说,让山里人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通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通讯难问题,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致富希望和机会,这是时不我待、决不能“缓”的事。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早日填平城乡数字鸿沟,全面实现‘村村通’,以此推进新农村建设,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是中国移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所有移动人的理想。”付殿晓动情地说。
“辅导山里娃是举手之劳”
说起“村村通”,腼腆的付殿晓还算“有话可说”,可聊起他义务辅导4个山里娃的前前后后,他起初一直不愿多谈,只反复说着这样几句话:“这是业余时间的举手之劳”、“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事实上,在长期的山区网络建设过程中,付殿晓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早就打成了一片。在他的一个记录本上,记录着150多名村干部的住址和电话,有时基站发生故障,这些村干部会第一个把电话打给他,时间久了,他们自然成为了好朋友。山里人都很热情,去他们家,都拿柿子、花生什么的招待,这让付殿晓感到非常亲切,总想为他们尽点自己的心意。
去年夏天,付殿晓正在潭头镇垢峪村负责建设留岭基站。有一天下雨了,潭头镇断滩村的李星星、李闪闪两个小姐妹没有带伞,只好顶着纸袋往家跑。这一幕刚好被付殿晓看到了,他打着雨伞,走着泥泞的山路,把两个小丫头送回了家。从那以后,这姐妹俩和郭昊天、郭小飞两个家境不好的山里娃,成了他心中的牵挂。
每隔一两个月,他都要去家里看一回,给4个孩子带点零食和书包、书本等物品,闲暇时帮他们补补课,偶尔还自掏腰包给他们家里送钱资助。后来,一看到汽车来或听到汽车响,孩子们就会跑出家门,看看是不是“亲爱的付叔叔”来了。
今年10月底,付殿晓和同事们在垢峪村的丛林间巡查线路,遇到了两名迷路的外地“驴友”(“田舍公”正是其中之一),便热情地让他们搭乘工具车出山。中午时分,工具车快到断滩村了,付殿晓和同事们停下车来卸光缆,同时开始生火做饭。炊烟一起,李星星等4个孩子飞奔而来,亲热地依偎在付殿晓身边,缠着要听他讲课。付殿晓自然而然地拿起了一块菜板,用菜板的背面做黑板,开始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这奇特而温暖的一幕,让两名“驴友”不由自主地举起了相机……
“万万没想到,他们后来会把这点小事写进自己的博客,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这让我多不好意思啊……”付殿晓说。
攀谈了半个多小时后,付殿晓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一挂断电话,他就说自己得马上下山一趟,要去相邻的东新科村的一座山头上,巡查那里的基站塔基养护情况。说完,他向我们告别,开始小心翼翼地下山。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想到全国网友对付殿晓的热情赞扬,我们心里升起一种别样的温暖。
网友“九九”说的好:“也许他认为自己只不过利用业余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但就是这举手之劳的善意,为山里娃带来了欢乐,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这样,可以想象,播撒的知识和文明的种子,将在深山区萌芽、开花、结果……”
网友“我就是我”说:“一个工程师和4个山里娃,真的很不错、真的很感人!工作之余辅导孩子,于细微处见社会责任,令人感动的建设者!”
网友“河洛行者”说:“河南这些年英雄辈出,涌现出很多挺身救人的道德楷模。要想让河南走得更远,需要更多像付工程师这样有敬业精神和民生情怀的普通劳动者……”
河南移动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黄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付殿晓是完成我省“村村通电话工程”难度最大、任务最多的基层营业部责任人,也是无数个工作在基层的“村村通”工作人员的代表。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忘我奉献,勇担重任,在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同时,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他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扶危济困,辅导山里的孩子学习。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移动公司“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邓德洪/文 通讯员 丁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