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不少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寄语“两会”,就如何丰富“菜篮子”,稳定副食品价格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公务员刘女士认为,应从方便百姓生活方面考虑,在部分背街小巷适当开辟早市,鼓励近郊菜农进城卖菜,丰富居民“菜蓝子”,增加菜农收入。这必须是在做好外延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前提下,确保创卫成果。
洛龙区蔬菜办退休干部李先生说,最近蔬菜价格涨的比较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我市目前蔬菜种植面积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我市每年约有一半儿的蔬菜需要依靠外地补充供给,这必然使我市的蔬菜供应受到更多的因素制约,从而影响到菜价稳定。政府可出台一些鼓励政策,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申请进度,以优质足量蔬菜供应全市人民。
企业职工高欣伟反映,我市蔬菜质量准入制实施已经有一年多了,老百姓还是能够看到政府的一些工作效果。例如他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入口就设置了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公示牌,有时还能看到监测人员在检测室中检测。多数市民对检测过程和上报、处理机制雾里看花,能否设置类似“开放日”性质的机会,让市民能够详细了解甚至亲身体验一下蔬菜检测,从而增强这项政府行为的公信力。
个体老板秦先生打来电话说,近一年,我市肉禽蛋价格几起几落、波动不断,尤其是肉价一直居高不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供应不足,多是由于饲养户对市场供应估计欠准,盲目跟风或持续观望丧失机会造成的。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为养殖户及时提供供需信息,科学指导生产;同时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生产风险给予一定保障和相应补贴,从机制上鼓励养殖户扩大生猪生产规模,
今日话题:如何增强市民人身财产安全感?欢迎您拨打本报热线电话63212345,或登录http:www.lyd.com.cn“两会”页面参与问题讨论。
本报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