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读者反映,到部分银行营业网点存款并不受欢迎——
前几天,有多位读者给本报打电话反映,到市区部分银行营业网点存款,不仅不惹人待见,还受尽“磨难”。他们大惑不解:年底遭遇“存款难”,这到底是为什么?
前日,我们随同家住新安县的私营企业主杨先生到市区多个银行营业网点存款,证实了这一情况。
杨先生准备存10多万元现金,然而,每到一个营业网点,营业人员都婉言劝说其过了元旦再来,或者将现金存在银行卡上。当杨先生坚持要办理定期存款时,对方一再表示:过了元旦,主动帮杨先生办理定期存款。最后,在定鼎路一个营业网点,忍无可忍的杨先生以投诉相“威胁”,营业人员才极不情愿地为他办理了存款业务。
杨先生说,自己在金融系统也有很多朋友。如果放在平时,这些朋友会登门办理存款手续,现在却是“烧香找不到庙门”。据他所知,有如此遭遇的大额储户还有一些,不过,大多数都息事宁人,听从了劝说。
那么,年末存款遭冷落,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过向有关部门咨询,我们终于弄清了一些营业网点的这条“潜规则”。原来,金融单位对各营业网点都有年储蓄余额的考核任务,各网点一般在每年年底前就能圆满完成。由于上级要根据网点当年任务的完成情况,确定第二年的存款任务。为了减轻第二年的工作压力,一些已经完成储蓄任务的营业网点,就在年底“封口”,不再接受大笔存款业务。他们尽量做通储户工作,将年终的几块“肥肉”留到下一年。
手里拎着大笔现金找不到地方存,实在让人不可思议。有的储户在电话中说,银行营业网点一直坚持“服务规范、储户至上”理念,对营业网点的苦衷,储户可以理解,但营业网点应当尊重储户的意愿。本来,年底就是大量进出款的时候,让储户抱着现金满街跑,这是对储户不负责。一些网点的这一做法,不仅损害了储户的利益,也对营业网点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年底的很多储户都来自周边县,他们普遍对银行卡不熟悉,对营业网点充满了信任,最终却受到冷遇。
现在提倡诚信经营,作为窗口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展示的诚信,不仅是童叟无欺,更多的是全力服务,不能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损害储户利益,最终也使自己形象受损。
业内人士建议,提高服务水平,需要制度来保障。金融单位应当以储户为本,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考核机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本报记者 王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