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志伟)本报“把书送给农民工”的倡议15日见报以来,不断有读者拨打“捐书热线”电话63212345,表达了给农民工捐书的心愿。
据统计,截至昨日下午,来自企业、机关、社会团体和市民个人的捐赠图书已达7000余册。在这些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背后,是人们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关注。
刚刚为涧西区青岛路小学援建了一个爱心图书馆的金鑫珠宝连锁企业,闻讯立即采取行动,买来《农民养殖种植技术系列丛书》、《健康医疗科普丛书》等2000余册实用性强的书籍送给农民工兄弟。
春节越来越近,农民工返乡在即,市交警支队有针对性地准备了2000多册《交通安全画册》等交通普法读物,把安全、法律知识送给农民工。
目前,我市有4000多辆出租车,许多司机是农民工。市运管处动员出租车公司捐书1000多册,作为送给农民工的春节礼物。
中铝洛铜公司有一个“青年书屋”,它是该公司团委专为青年职工设立的读书阵地。当得知农民工渴求文化知识的急迫心情后,广大团员青年立即行动起来,从书屋现有书籍中“挤”出150余本适合农民工阅读的图书送给农民工兄弟。
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的大学生们也投入了行动。就在两个月前,同学们刚刚在学院发起为对口支教的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学捐书的活动,现在还剩余250多本杂志,包括《青年一代》、《文萃》、《流行歌曲》等。该院杨绍雷老师说,农民工朋友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也爱说爱唱,希望他们也能像城里的同龄人一样,唱唱流行歌曲,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
孙建邦代表市文联和《牡丹》杂志社表达了一个愿望:他们把洛阳籍作家创作的反映洛阳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收集到一起,有200多本。广大农民工朋友为建设洛阳出了力、流了汗,他们希望这些建设者能阅读这些书籍,更多地了解洛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热心读者个人捐赠了400多本图书。家住014中心社区的张女士是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家庭成员中有搞建筑设计的、有从事计算机研究的,相关的书籍很多。张女士挑选了60多本书送给农民工。
为农民工捐书的消息也传到了县区,伊川县法院办公室工作人员郭国通联合县作协的几个朋友,为农民工捐1000册图书。
近日,本报将与市图书馆选择农民工比较集中、管理比较规范的建筑工地,建立农民工图书室,方便农民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