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有5个自称“学者”的人士联手在网上推出《新春节文化宣言》,声称要抵制“春晚陋习”,这引起了观众和读者的热议。
《宣言》大肆宣扬春晚的“危害性”,称“正是春节晚会这种工具化的方式,扭曲了春节这个人类文明节日的纯朴和自由,亵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认为“春节文化应当多元化”,并提出要抵制“春晚陋习”。他们还把春节联欢晚会视为电视文明的话语垄断工具,“过年就变成了看电视,让久远存在的文明现象化作一种单一的视听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庸俗”。
尽管这5个“学者”气势汹汹,但很多人对这番“宣言”都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提出“春节自由”的模糊概念,实际上是想封杀别人的热情,有小题大做、哗众取宠之嫌。
读者“关东客”表示:“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这是现实,可如果把这归咎于春晚,认为春晚是罪魁祸首,未免有失偏颇。传统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儿开始到正月十五,除夕只是其中的一天,春晚不过是除夕晚上的一道风景罢了。”
还有读者认为,抵制行为本身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
很多人还对这5人的“学者”身份提出疑问:“他们的‘学者’头衔是哪里来的?学者是职务吗?学者是职业吗?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套上‘学者’的头衔。”看来,尽管近年来春晚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春晚还是广大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节目之一,轻言抵制实在颇为草率,遭到普遍反击也在所难免。
尽管“宣言”引来了几乎是一面倒的反对声,但这件事本身还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春晚需要改进是事实,尽管抵制失之偏颇,但却体现出了一种社会的关切,从中传达出国人寻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途径的焦虑和急切之情,这值得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思考、研究并认真对待。
(周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