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日和风 李留海 |
| 富民桥 李留海 |
|
李留海1944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后携艺从戎,先后求学于新疆艺术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国画、版画艺术殿堂里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李留海现为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书画院院长、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打开李留海的艺术简历,佳作硕果满枝头。1976年,他的国画《大快人心》入选全国美展;1977年,国画《欢腾的天山》、《家乡速写》入选庆祝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1978年,国画《探家》入选全军战士画展。1980年,36岁的李留海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到了1982年,李留海的佳作如火山喷发,“汹涌”不断,他的国画《常客》、版画《冬晨》和《边陲雪》同时入选庆祝建军55周年全军美展。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李留海的目光开始锁定自然山水,这种“锁定”今天看来应该是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的自然回归。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画作的“大规模爆发”,准确说来,当是他转业回到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洛阳、创作了大量的贴有“李氏标签”的“石头画”之后。“李氏石头画”《长河梦》1993年第一次亮相即获河南省高校“新飞杯”美展一等奖。《逝者如斯夫》、《无悔》、《长河梦》等石头题材的作品,也在美术界最高期刊《美术》、《美术观察》等杂志上发表。《泉边牧秋》、《河洛春秋》、《无怨》等国画作品,更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美术馆等处收藏。
有人说,李留海的“石头画”,具有“钟灵毓秀,化凡为奇”的作用。我赞成此观点。从汝河滩、戈壁滩,到黄河岸边,再到伊、洛河的源头,与鹅卵石的结缘,似乎使李留海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他集几十年在美术创作上足够的储备,他集油画、版画、篆刻、书法等各种书画门类都有涉猎的艺术体验,他集在国画创作上人物、花鸟、山水齐头并进的综合功力,十几年如一日,用画笔,赋予鹅卵石以艺术的生命。
在书画界,贴有“李氏标签”的“石头画”,可以说已是名满天下了,因为,这在全国国画界堪称一绝的“物种”,蕴含着道家的“道法自然”,蕴含着禅释的“空灵”“无心”,呈送着自然的质朴“天象”,荡漾着原野的叮当泉声。这种艺术主张、审美视角及创作命题,自然更容易让人们产生艺术的共鸣。
工笔画石,古今罕见。正如著名评论家、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马鸿增先生在一篇评论中所说:“古代有青绿山水,现代有工笔山水,但从未有李留海式的逼真和实感。”毋庸置疑,北邙山下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截流,给李留海画题“轰轰烈烈”式的转变,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天赐良机”。因为,咆哮的黄河,自出小浪底峡谷后天地骤阔,缓缓东流。而截流后的浪平沙沉,水落石出,更使千磨万劫的河卵石,摆出了长达百里的彩石画廊,这万千年深藏水底不为人知的“尤物”,似乎是专为李留海而来,在那“昙花一现”的时日,为其提供了无尽的自然反映对象。在李留海笔下,卵石的沧桑感、卵石的生命力、卵石的诗情画意、卵石的节奏韵律、卵石的一言一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谁能否认,李留海如今自成一家的“石头画”无有中原文化在其脑海的无言叠加?谁能否认这厚重质朴的国画艺术无有河洛文化的印痕?谁能否认这如今的成就,不是其思想成熟的“喷发”所使然?正如音乐大师谭盾所说:“艺术家是先有思想,后有技法。”李留海之成就,也再次证明了此点。
(作者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工艺美协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