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老洛阳 怎么过春节
新闻网广告
遗失声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老洛阳 怎么过春节
寇北辰 郭弋 闫鹏/文 寇衡/图

 

  年时节俗是岁月的标点,尤其是春节,历史长远,习俗最多,我们洛阳又是千年文化古都,节仪更繁,这些风情画卷展现了老洛阳的独特风姿,它像一坛陈年老酒愈品愈有味道。奉上这些回忆,祝您的戊子年春节过得更有滋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各具有特色,尤以春节最为人们重视。趁此时间,大伙儿尽情地休息一番,组织一些活动祝福来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腊八喝粥人糊涂

  谚云:吃罢腊八粥,心里就糊涂;喝了清心茶,金钱数着花。意思是人们在腊八这一天喝了黏糊糊的腊八粥后,迷住了心窍,办置年货时,不问“腊月水土贵三分”,见啥买啥。等元宵节喝了清心茶,猛然省悟,钱得数着花呀。老洛阳人做腊八粥是在锅内下大米、小米、红薯、蔓菁、枣、柿饼、红豆、绿豆、花生、核桃仁,熬成一锅粥。腊月初八当清早饭,全家食用。从腊八起,过节的准备工作陆陆续续就开始了。市面上卖年货的摊点星罗棋布,也有手提肩挑卖东西的。

  最为有趣的是有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到年画作坊买了一些年画,口里喊着:“请天爷,请灶爷——大金灶爷。”

  这些年画比较粗糙,但色彩鲜艳。上面端坐老灶爷和他老伴,老态龙钟、和颜悦色。像侧印有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字样。最下边留有空白,印的是本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日子。这种设计和现在的挂历几乎一样。

  二十三祭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叫“小年”。小年祭灶习俗全国大同小异。洛阳人把请的新灶君像不在当天贴,而到除夕贴。祭时还是对着被烟熏火燎的旧像叩拜。给灶君敬的供品比较简单,既不需要生猛海鲜,更无需牛羊三牲,只要摆上红枣、核桃、柿饼、花生、灶糖、自制灶饼和一只杀过的红公鸡就可以了。如此这般恭送“一家之主”上天述职,更显出他两袖清风、廉洁正派的本色。

  晚餐已毕,鸣鞭放炮,举家男子依次叩送,祝以抑恶扬善之词。妇女在厨房待了一年,这时退出,在内室默拜,遥祝他一路顺风。

  人们常说:逢节过年,一家团圆。我们与农民工多有接触,知道即使工程再忙,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他们也必得回家团聚。从此工地停工休息。

  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古书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之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中国人爱清洁的良好习惯由来已久,二十四这一天洛阳人都在搞大扫除。大扫除勿庸细表,单说说糊窗户,这是青年人没见过的。老宅故居全是砖木结构,窗户全是木制的。窗棂是木匠亮手艺的地方,用小木料做成了许多图案,虽然好看,却给清扫灰尘带来许多不便。那阵子玻璃尚未普及,全是用白色尺八纸糊住挡灰尘。

  从年二十四到年三十这几天内,娘家给出嫁的女儿送上10斤面篮或中等新竹篮盛的花生、核桃、柿饼、枣和一个红包。

  二十五蒸馍

  腊月二十五开始蒸馍。一般家庭平常吃的馒头大约是九五粉做成。到了年节,磨麦收取头几箩的白粉蒸成圆馍,顶上打上红点,分外醒目。同时还要做甜豆包、咸菜包,往大笸箩内一放,盖上“气死猫”盖子,贮存起来,往往要吃过“破五”。

  二十六烙饼

  烙饼是洛阳的传统食品。技术高的擀家,一斤面能擀出12张饼,吃到嘴里要筋丝丝的才算手艺到家。烙饼是个群活儿,小媳妇坐在一块,几个人擀,一个人翻,一边干活儿一边聊。有道是“三个女人一台戏”,此时听她们叽里呱啦,笑个不停,说个没完。要是有个小伙子想去凑凑热闹,总是被媳妇们轰走:“去、去、去,甭在这儿瞎掺和。”

  二十七出供剃头

  腊月二十七出供。一般做五个花色品种:云头、莲花、荷拍儿、油菜、炸豆腐。做花样自然是妇女表演技巧的好机会。你别小看这个荷拍儿,它要用细长的擀面杖把五色面和在一块,擀得既大又薄,然后用刀划成各种弧形或切成不同的多角形,扭捏黏合成荷拍儿,过油。炸好尝尝,微咸酥脆,鲜美可口。

  二十七还是男孩子们剃精精儿的黄道吉日。这几天剃头铺和剃头挑子的生意最为兴隆。那阵子,男孩的发型约为五种:一种是剃光,一种是平头,一种是小分头,一种是留个小毛辫,一种是留个花尖儿。理平头和分头,讲究一点的去理发铺排队。小毛辫留在头正中或偏后脑壳上,跟筷子一样长短粗细,和大姑娘的大辫子比较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每当小孩子打架,被对方拽住辫子,那是要吃大亏的。要是吵架,你听歌词:前拉拉,后拽拽,×家娃子真是赖。花尖儿留在脑门上也很好玩。老人们说:“呼囟门儿,比较嫩,留个花尖儿盖住,起护脑作用。”这话说得有道理。剃光头如果剃刀不利、水凉或洗不透,刀子一动,那才是吃苦头的事情。

  二十八做菜走油货

  腊月二十八该做菜了,杀鸡宰羊,做燕菜、丸子、松鱼,走油货,出凉菜,均要在这一天完成,忙得很!

  二十九贴春联

  到二十九,主副食均已做齐。接下来该准备的大致是擦香炉、擦桌椅板凳,买鞭炮、香烛和贴春联、年画了。特别是农村,屋内贴院子贴,家内贴街门贴……连厕所也贴上“福”字,或贴个“大吉大利”红条,马车贴上“人马平安”以取吉祥之意,简直变成了红色的世界。联语合情应景,词句优美,内含哲理,读来使人学到许多知识。提起年画使我想起老城商场的年画铺。店内架子上年画成卷成摞,盈墙满壁挂的全是,内容有“麒麟送子”、“胖娃娃抱鲤鱼”、“老鼠嫁妞”,别有风趣。当年开店的一位店主如今尚且健在,她已是九旬开外的老太太了。

  除夕之夜守岁熬年

  年三十叫“岁除”,又名“除夕”。除夕之夜,守岁熬年成为我国民俗。吃饺子更是该晚的天下通食。至午夜鞭炮齐鸣,院子内点燃柏枝,焚香烧纸叩头,贴灶王爷像,接神开始。

  年俗禁忌也由此开始:1.初一不准扫地、泼水。2.这些天不允许说“破、灭、死”等不吉利的字眼儿。一旦说露了嘴,得想个谐音字来破除。如把瓷器打碎,说个“岁岁平安”破之,方不遭训斥。3.不动刀剪。4.不做针线活儿。5.下午不拜年,守孝者初五前不能出门。

  如今除夕,全家团聚包饺子看春节文艺晚会。子时一到,电话响个不止,亲友之间互相祝福,呈现出一派辞旧迎新的欢乐景象。正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分岁扶醉起,终夜齐欢喜。”

  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大年初一称“元旦”、“岁朝”,老洛阳叫“年下”,现在都说“春节”。它是岁始、月始、日始、时始“四始”的日子,具体说应该在除夕夜子时(12点)过后便开始了,所以管它叫“四始日”更确切些,但谐音不吉利,改称“四元节”,寓意更为深刻。春节是个大节,怎么度过呢?先民们从“衣食住行,光亮色舞”诸字上做足了文章,烘托、渲染过节的热闹气氛。过去常说:正月初一,撅着屁股作揖儿。

  初一,黎明即起,人们更新衣帽,吃了饺子或元宵,一家人要先到“祖先堂”给祖先拜年,之后按长幼辈分互拜,领取压岁钱。接着男子走出家门给邻里亲友拜年。

  亲友有近疏之分,一般关系“投刺”即可。打发一个徒弟拿个拜匣,里面放上许多红帖,上印黑字名姓(即戳子),从门缝中投入便算走动过了。亲近的友人那就得亲自上门贺岁了。

  街上爆竹纸屑满地,但大年初一禁忌扫除,让它摆着以后清除。大家小户都贴上了鲜红的春联,冲着大门的墙上还贴个“福”字,下边有一条吉祥话:出门见喜,大吉大利。所见的人不分老幼清一色的头戴瓜皮小帽(老人有加风帽的),身着长袍马褂,足蹬骆驼鞍棉靴,裤脚管还用腿带扎牢。大家相遇,边拱手边道喜:“恭喜发财,恭喜,恭喜!”

  走进亲友家大门,影壁墙上鲜艳的大斗方红纸上,乌黑锃亮的大“福”字像火一样映入眼帘,门神土地爷窑窝全摆供上香。主人把来客迎住说:“谢谢,免了吧。”礼让后,引到祖先堂前叩头。

  祖先堂是先人灵牌集中的地方。有钱人家将其请在一个灵屋内,这是一个按比例缩小的上房屋。檐下横匾写的是:慎终追远。两边明柱上还挂着木制黑底金字对联:“祖宗功德大,子孙孝思长。”灵屋前是一个八仙供桌,供桌上有刀头肉一块和五样素供(即前面说的荷拍儿等),还有一个大银香炉和两只烛扦。香烟缭绕,分外肃穆。客人在主家陪叩后,给小孩一点压岁钱便被让入前厅喝茶,简单寒暄,即行告辞。

  中午全家团聚吃火锅,或出几碗菜(即水席),细酌慢饮,其乐陶陶。此时,有了一把年纪的人,折腾了几天,在欢乐中已感到身疲力竭了,添旺炉火,进入梦乡;青年人可以设一牌局,家人小赌取乐。春节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下,这会儿穿上新衣,吃着糖果,收了压岁钱,鸣鞭放炮,“乐不思书”矣!

  初二三四串亲戚

  大年初二、初三、初四是中年妇女串亲戚的日子。尤其是新媳妇回娘家,初二早起梳洗完毕,穿上皮袄,外穿蓝缎子上衣,大襟上挂一块美玉坠子,下穿长及脚面的红缎大裙,到婆婆跟前辞行,小夫妻分乘两顶小轿,携小厮一个,带着四色(酒、烟、点心、肉)厚礼,径直往娘家而去。

  新女婿到泰山家,拜年后,由小厮夹条红毡在内弟陪同下到亲戚府上走动。中午有钱之家水陆杂陈,宴席丰盛。还有亲戚来请“娇客”赴宴的,甚至有人把酒肴送上门来。亲友欢聚,恣意嬉闹,斗趣“抓哏”,及晚才乘轿回家。

  初五“送穷日”

  初五俗称“破五”。人们过去都认为初五和十四、二十三这三天不是黄道吉日,即所谓“破败日”,必须破除,故称“破五”。也有人说把“无、误、忤、污、呜”五件与五同音的事予以破除叫“破五”,老洛阳人把这一天当成“送穷日”。初五起来打扫卫生,把前几天贮存的垃圾秽物集中一块,抬出去倒掉,就是“送穷”,所以放鞭炮“崩穷”。

  这一天也有商店小开市。年下四天主要大街上的商号都关门过节,店员有休假的,有留守的。“破五”这一天把门板卸下两块,开始小型营业,准备翌日小开市。

  初六小开市

  初六是洛阳商店小开市的正日子。守制者(守孝的人)开始拜年。也是小媳妇归宁的的日子。一大早娘家就打发人来接姑奶奶了,把礼品交给尊长,再替姑奶奶告假。如蒙恩准,媳妇临行要到公婆跟前辞行。

  这一日大街小巷,但见浓妆艳抹的小媳妇坐在轿内(或东洋车上),后面紧跟一位白发老妪便是接姑奶奶的。一般住到十七,过了元宵节,必须返回婆家“添仓”。小媳妇到家进门时,先把早已准备好的一斗粮食倒进仓里,谓之“添仓”。

  初七至十二“春酌”

  从初七到正月十二,是官家巨商互请年酒的时候,文雅点说是“春酌”。你来我往,喝个没完没了。有的村庄还搭台子唱戏。各取所好,尽情耍乐,有些“海神社”在积极准备社火。

  正月十三大开市

  正月十三是商家大开市的正日子。一大早鞭炮齐鸣,各商店张灯结彩,热闹异常。今天财神爷该唱主角,供品满桌,香烟不断。桌上还摆了些元宝、现洋和铜元,以示全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中午照例应请东家喝酒,并施舍穷人一些饭食。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俗名“灯节”。

  这三天的早餐是喝“米茶”(即清心茶),米茶是用小米面炒黄,熬成汤糊糊,里面放炸豆腐条、白豆腐、菠菜、红萝卜、大绿豆,再加上佐料,咸香可口。晚上吃过元宵,孩子们提上灯笼在大人的带领下到街上看社火。

  洛阳的社火名目真不少,诸如老士官、旱船、蛤蚌、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天麻麻黑,各路社火在锣鼓队的带领下,火弹子开路,浩浩荡荡,一起涌入街衢。摔炮、拉炮、“拧车子”、“飞天十响”砰砰起爆,震耳欲聋。

  凑热闹看社火很有趣味,但有些人却愿在闹中取静,相邀几位知己一起踏着月色到灯展区去玩“灯虎”猜谜儿。他们有此雅兴不是图彩头,而是想在我国古老的文化艺苑中开发智力,学点什么。有一首古诗:“几处商灯挂粉墙,人人痴立暗思量。秀才风味真堪笑,赠彩无非纸半张。”正是这群高士们的剪影。

  还有一些景点,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那就是“白衣神社”搭的“百子棚”。棚内敬着白衣大士,神前摆供100碗(即“百碗供”是也),并有许多泥娃娃儿,让缺儿少子者祈抱一个回家。次年如果喜得贵子,就要做些清供和几十个泥娃娃来还愿。

  另一景观是“火烧秦桧”。地址设在大关庙门口(即现在的老城义勇街豫西宾馆门前)。用土坯砌一个大泥人,腹是炉膛,五官是洞口,彩绘成大奸贼秦桧模样,一旦点燃后七窍喷火,通体赤红,光芒四射,煞是壮观。

  春节让人们从身心至口腹得到休整和补偿,在此凑俚句以述情怀:

  元宵观灯何须眠,

  人满、车满、路断。

  食过清心米茶筵,

  从头干,胜往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