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从偃师市交通部门传来喜讯,截至2007年11月底,总投资7157.2万元的225个“村村通”建设项目相继完工,总里程达357.86公里。
协调督促 修“民心路”
2007年是“村村通”工程的结束之年,偃师“村村通”建设比往年早开工3个月。偃师市人民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通村公路工程建设的通知》,召开“村村通”建设工作会议,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标准、工期、奖罚。邙岭乡召开了“村村通”工程现场会,对工程进度快、质量高的丁门口村当场进行现金奖励。其他乡镇则将工期倒排,将工程施工与农忙季节错开,使工程施工和生产建设两不误。同时,偃师市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成立督察组,加强督促与检查,建立领导分包层层督促机制,党委委员驻村包村,抓组织,筹资金,促进度。此外,2007的“村村通”工程严格了程序计划审批、施工图设计、招投标、质量监督、开工许可等程序,工程建设管理比较规范。
严格监管 修“放心路”
“沙、水泥、碎石边加水边搅拌,至少搅拌3分钟,两根振动棒间距不超过30厘米,震捣至少半分钟。”各村的旁站监理人员随口就能说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偃师市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公路交通部门为每个建设村培训了两名旁站监理,共416人。2007年4月,偃师76个建设村的152名建设者参加了监理培训。
在公路建设中,水泥调度是关键环节。鉴于往年有水泥供不应求导致工程出现停滞的现象,偃师市政府2007年专门召开了偃师水泥企业协调会,要求优质、优价、足额供应“村村通”建设。所有乡镇统一为各村协调水泥供应,随用随调,保证施工“有米下锅”。
为严格质量监管,偃师还建立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法人管理”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村村通”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巡检一遍工地,两天统计一次进度,严格监管各乡村及施工单位按设计、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公路交通部门结合偃师当地实际,对照省定强制性最低技术标准,适当提高了主要建设指标,并切实加强了指标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通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按照省定标准,村级公路路面宽度不少于3.5米,厚度不低于18厘米。偃师的公路多是高标准建设,完成的路面普遍达到了这样的标准:宽度不少于4米,厚度不低于20厘米。
邙岭乡省庄村的2.5公里长的公路路面宽8米,厚20厘米。村党支部书记底干渠介绍:“省庄村是黄杨之乡,村里原来3米多宽的硬化路面被运输花木的车轧坏了。这次修路特别考虑了花木车载重。”
庞村镇门庄村的2.5公里长的新路显得特别宽畅,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军介绍说:“路面宽5米。村里要建省农业试验区,修好道路也是搞好服务。”
山化乡东屯村将一条近4公里长的公路安装上了路灯,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城关镇窑头村紧临市区,该村的两条路全部按市级标准设计施工,完成了与兴隆东街和华夏路的对接。
高龙镇赵寨村流传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大家把出村公路当成了自家的脸面,情愿把水泥多‘浪费’些在修路上,也不愿意省下。”
寇店镇东朱村完成了6公里长公路,远远超出申报的2.5公里。
畅通出行 修“致富路”
说起“村村通”的重大意义,大口乡南窑村群众感受最深。过去,因为道路难行,村里种的菜运出去卖得比邻村的贵,而外人来村里收购鸡蛋价格又比邻村的便宜。一次,大雨浇坏了路,娶新娘的花车左绕右绕出不了村。出村公路竣工后,南窑人把胶鞋都收了起来。
府店镇寨孜村投资90余万元在山岭沟壑间开辟了一条2.5公里长的出村公路,深山沟填平了,拦路坡切开了,村里200多辆拉料车从此可以顺顺当当地进出。
“村村通”工程从2005年开始,三年来,偃师共完成“村村通”建设项目225个,总里程357.86公里,总投资7157.2万元。2007年,“村村通”工程项目报备率、监管率、按期完工率、验收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高翔 王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