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新区建设日新月异。2007年,新区新开工工程180项,完成投资80亿元。6月29日,随着英才居的开工兴建,在新区滨河风光带兴建百栋高层建筑的规划变为现实。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定鼎门街等道路竣工通车,新区医院、关林市场改造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洛河以北城区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城市建设投资总额60亿元,武汉路、石油路、塔东路等13条道路竣工通车,衡山路、七一南路雨水泵站建设进展顺利,155个地块改造项目预计完成投资48亿元。
城市建设大手笔,城市管理精细化。
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有效提高了环卫管理水平;配合创卫工作的开展,研究制定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市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分别实行全天保洁,市区生活垃圾坚持做到定时定点收运和日产日清;对私设垃圾场、沿路抛洒、散流体运输进行了专项整治;加大对占道经营、店外营业、户外广告、乱贴乱画、露天烧烤和施工扬尘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有效地净化了市容市貌。
过去,市区一些低洼路段排水不畅,遇雨便成泽国,群众出行不便。如今,这些问题路段正在或已经完成治理。
推进生态洛阳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绿更多。
2007年,我市大力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完成生态洛阳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北邙绿化,环城、通道苗木花卉林果产业带建设,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二期工程、洛浦公园东延伸工程竣工,新增绿地90万平方米。
硬起手腕治理污染。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6家,限期或停产治理企业27家。县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4万吨、二氧化碳10万吨。去年我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7天,创下了自2003年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以来的最高纪录,超额完成了去年省定263天的责任目标任务。
“碧水穿城花满径,蓝天绿地总相宜。”在倾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更注重建设最佳经济发展环境。
畅通诉求渠道,零距离服务企业。市政府先后开通了市长热线、设立了市长信箱,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企业负责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与政府沟通。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开办连线政府栏目并实行在线回复制度,企业通过网上所反映事项均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市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还建立了企业负责人约见市领导制度,有问题面对面反映、沟通。
首席服务官上门服务。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自身克服不了的困难,市委、市政府及时派出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上门帮助解决。这项制度实行以来,市本级先后向116家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派出首席服务官及工作小组人员36批399人次,帮助解决原煤供应、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交通运输、周边环境、价格补贴、经济纠纷、优惠政策兑现、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等亟待解决的问题144个。
实施周报监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企业反映问题事项办理情况周报》上,不但记录着企业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详细记录着对每个事项的领导批示和办理情况等。事情办不结,周报不销号。
落实不力从严问责。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报必理、有理必果、快办办好,进一步健全了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对办理企业反映事项不重视、反馈不及时、办理结果质量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逾期未办结、经督办无果的,启动责任调查追究机制。自责任追究制实施以来,已有多人因工作不力而受到问责处理。
有效的管理办法,科学的工作机制,使洛阳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应邀参加第二届豫商大会的天津河南商会代表李占通在洛阳作了一番考察后认为:现在是来洛阳投资兴业的最佳时机!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群众利益无小事。
市政府办公室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李少宇每天上班后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上网搜索有关网民反映的问题。搜集到问题经过整理分类后,便以周报形式呈送市领导批阅或转由相关部门办理。
通过这一途径,许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以解决,一些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得以纠正。
悉心听民声,着力解民忧。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市委、市政府采取建立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市领导接访制度、开通市长热线、设立市长信箱、设置连线网民栏目、编印群众诉求督办周报等措施,确保群众诉有门、投有声、回有音。
嵩县农民建房办证遭遇乱收费一事在网络上披露后,随即被市政府列入周报督办,市领导批转至该县政府处理。很快,有关部门违规收取的费用全部退还群众。
退休干部王汝莹因行政区划调整,人事、工资关系在移交过程中出现差错,5年未能领到养老金。此事经《洛阳晚报》报道后即被列入周报督办,在市领导的关注下,问题最终得以彻底解决。
市委、市政府在尽心尽力解决普通百姓具体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坚持把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惠民工程,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感受社会的和谐。
织就医疗保障覆盖网络,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市。截至目前,全市参合农民已达460万,平均参合率97.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推进,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成;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将逐步实现医保全覆盖。
扩大就业,让更多的人有事可做。2007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9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万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4174人,在全省率先实现零就业家庭有一人就业。
重视教育,让所有孩子能上起学、上好学。城市区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市区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学校达到77所。
缓解困难群体住房困难。着力抓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2007年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实行了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248户住房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2007年开工经济适用住房面积45.34万平方米,竣工27.38万平方米。积极进行国有大型企业老住宅区改造。最近又全面启动了农村困难群众危土窑洞、草房的改造工程。
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完善城乡居民救助体系。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70所,新增城乡低保对象7.8万人,累计为30.9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3亿元。
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和谐洛阳亮点纷呈
回眸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亮点纷呈: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大力实施“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工程。一年来,我市开展了4次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集中整治活动。各村从庭院到公共场所,小到路边排水沟,大到道路硬化、建设垃圾场,各地因地制宜,美化家园。通过整治,第一批示范村基本达到村内干净亮丽、整洁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市一半以上的村庄按照“三清七集中”要求进行整治,并建立了保洁队伍和保洁制度。
为使广大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城市化公共服务,全市已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02个,新建改造村部823个、卫生所951个、文化大院704处、超市1441个、培训场所638处、室外健身场所788处。
通过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大批村庄旧貌换新颜,农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文化强市工作成绩斐然。
2007年牡丹花会期间,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河洛欢歌”活动的开展更是倍受欢迎,全市共举办综合性文艺演出500多场,组织社区、村镇、校园、军营文艺巡演600多场,观众达807.5万人次。
大型舞蹈诗《河洛风》进行第四次复排,正式演出15场,场场观众爆满。
继“河洛大鼓”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7年,河南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阳正骨、杜康酿酒工艺、唐三彩、洛阳水席等洛阳的11个项目入选。
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洛阳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白马寺、汉函谷关等四处遗址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同时,“大运河洛阳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双拥工作深入开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驻洛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洛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农村建设有他们的身影。洛阳军分区围绕新农村建设任务,参加村庄绿化、沼气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活动,使广大民兵执行任务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平安建设有他们的身影。洛阳军分区积极组织民兵参与平安洛阳建设活动,在15个县(市)区建立了2779个民兵巡逻分队。一年来,民兵治安巡逻分队共抓获各类盗窃分子1930人,配合公安部门抓捕嫌疑人72人,配合参加各类执勤2243次,既解决了警力不足问题,又在用兵中锻炼了队伍。
抢险救灾中有他们的身影。2007年,驻洛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共参加扑灭山火、抗洪抢险等各类抢险救灾活动67次,营救群众217人,挽回经济损失3亿多元。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2007年征集各种社会保险费22.1亿元,发放25亿元,退休金标准提高到人均835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再降一个百分点,为企业减负2.5亿元。
——平安洛阳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他们心目中的“幸福指数”中,“平安”二字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2007年,我市强力推进平安洛阳建设工作,集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发案率大幅度下降,破案率节节上升,社会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普通高招再创历史新高。洛阳理工学院顺利挂牌。隋唐城定鼎门遗址、汉魏故城阊阖门遗址保护工程顺利实施,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全面启动,洛阳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
…………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古都洛阳充满和谐。
一项项令人鼓舞的成就,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亮点,谱写出2007年洛阳发展的辉煌篇章!
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
展望新的一年,650万河洛儿女更加豪情满怀。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必将迈出更大的步伐!
本报记者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