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前,在一场大雪过后,王羲之随手写下著名的《快雪时晴帖》。内容非常简单: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因为东晋那个时代的用语太过简洁,除了前后的具名和收信人,信的真正内容,竟然只有20多个字,其内容是作者写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对“未果为结。力不次”这两句,还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除了内容,王羲之的字更是引得千百年来喜欢书法的人埋头苦练,总是练个半死,然后大叫一声“王羲之足厉害、足厉害!”
连历代皇帝都费尽心思,唐太宗和乾隆只是比较著名的例子。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将此幅书法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并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然而对王羲之来说,《快雪时晴帖》只是一封简短得像便条的信而已。
这样简短的便条,却构建出独特的书法美学,这样的影响恐怕是王羲之料想不到的。
前一阵下大雪,这两天终于放晴,我写字的心情随之明朗起来,临写《快雪时晴帖》,很有一点文意合时的意味。《快雪时晴帖》时间久远,上面加盖的收藏印章很多,我也取出收藏的印章,在临写的《快雪时晴帖》上盖了一片,红彤彤的,很有喜庆色彩。